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顾文艳:冷面包和乌衔纸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顾文艳     编辑:王瑜明     2024-03-22 14:38 | |

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这个时节的风俗是禁烟火、只吃冷食。苏轼著名的《寒食帖》里有一句“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意思就是一天到晚下雨,芦苇柴火都湿了,想点个炉灶开火热热菜都不容易。古代开火得用木材烧起来才行,所以不是什么小事,特别是禁完火之后的新火,这时候得用新木材取火了。

现在年轻人知道寒食节的不多。我没怎么刻意在寒食节吃过冷餐,但寒食的经验,我有不少。以前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寒食。当时也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因为德国人本来就有寒食传统。德语里有个词叫晚餐面包(Abendbrot),用来表示晚饭,就是因为德国人晚上习惯不开火,晚饭就吃点冷面包,一般是黑面包。面包上可以涂层奶酪,放上冷肉切片或者两片生番茄,再配一杯啤酒。碳水大餐,其实还挺耐饿的。德语区的人都有面包情结,至今保留着300多种不同的面包,作为日常寒食很完美。德国作家博歇尔特以前写过一个短篇就叫《面包》,讲二战后一对德国夫妻每晚按规定分量吃晚餐面包,有一天妻子半夜醒来,发现丈夫在切面包偷吃。第二天吃晚餐面包的时候,她把她的那片给了他,没提偷吃的事。博歇尔特费了不少笔墨写半夜外边如何风雨凄凄,寒风凛冽。写得贴切:寒食佐寒夜,寒冷的面包配寒冷的时代。寒食那段日子,我在德国写博士论文,晚上学当地人吃冷面包,中午吃冷色拉。目的一个是节省时间,一个是为了下午能在图书馆里不犯困。那段时间大概也是清明前后,正好应景。天天寒食,自然不会有什么节日感,可那种终日清醒又不知时日的感觉令我至今难忘。那感觉的确跟食物一样,也是冷的。苏轼的那句“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大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下那段时光:成天关在屋里,日子一成不变,夜晚在身后拼命地追赶;根本不晓得已经到了寒食清明的节气,直到外边突然出现一幅乌鸦衔纸灰飞过的图景。时间像一个错觉。

乌衔纸,真是个奇异的画面。(顾文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