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华东师大培育书法篆刻硕士——他们不是“字匠”,而是传承顶流艺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王蔚     2024-03-30 10:59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图说:书法篆刻办学十年作品展现场记者陶磊摄影(下同)

  华东师范大学有个只招硕士研究生的书法篆刻专业,开办了整整十年。昨天下午,历届毕业生代表和沪上的篆刻名家、篆刻发烧友相聚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吾道含章——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办学十年作品展”的开幕式更像是一场学术研讨会,展示着这个“冷门”专业所散发出的热度。

  “我的女儿才8个月,但我以后肯定会亲手教她篆刻,让她也把这项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下去。”2018年,林麟从泉州师范学院书法学本科毕业,考入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专攻书法篆刻。她说:“我现在是厦门一所中学的书法教师,除了教学生写字,我还会向他们介绍篆刻艺术。常常他们听我讲课、看我的篆刻作品,都会表现得很入迷。遗憾的是,篆刻在广大青少年中还比较冷门,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喜欢,而是家长们过于‘小心’了,毕竟这是一门要用工具刀才能完成的艺术,但家长很怕孩子弄伤了手指头。”

  一边是家长的“怕这怕那”,一边是华东师大美术学院有一群从事篆刻教育的执著者,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将这门古老技艺在更多的年轻人中发扬光大。张索教授是书法系主任,也是书法篆刻专业的领路人,他为这次的作品展倾注了很大心血。“十年了,我们的硕士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就业比例达68%,其中高校29人、中学5人、小学(含少年宫)41人。”说起这些数字时,他说每一位书法篆刻研究生都清晰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他称一批又一批的弟子是中国书坛篆刻的重要后备新生力量。

  “张索教授的为学、为师、为人,也像篆刻艺术般牢牢印刻在我们学生心中。”2020届毕业生黄贤志说,永远也忘不了求学日子里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他说,“篆刻技艺历来有‘印宗秦汉’之说,他是我们印人创作篆刻作品的营养之源,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和创作理念。这些年来,由于深受张索教授的真传,我的创作风格与他颇为相似,就是专注于汉代印章的传承。”

图说:张索教授讲述书法篆刻专业发展历程

  用毛笔写学习日记,用篆刻完成每一天的作业,这是投到张教授门下必须遵守的第一条规矩。而到了毕业那一天,很多同学会晒出三年里积累下来的一厚沓作业,大家都将它称为是特别珍贵的“童子功”。做一天张索的学生,就会被打一天的“鸡血”,这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共同的感受。但张教授有他自己的育人信条:“年轻人需要‘鸡血’。不同的人,要给他们打不同的‘鸡血’,这也叫因材施教。”在张索看来,教育必须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鼓励他们执着于此,为此拼搏。他说:“每个学生天赋秉性不同,但人人都是千里马,具有无穷的潜力。老师必须成为伯乐,为他们提供成才的条件。”

  “我们不是只会写字、刻字的‘字匠’。”“中国的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一门顶流的传统艺术。”展览会现场,很多从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向新民晚报记者反复表达着相同的观点。

  150余位师生的300多件作品集中展示,其中的48方印章特别引人注目,有古玺、有秦印、有汉印,各具流派。与会的业内大咖评价,它们将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追求的“书印兼善”“文书俱佳”教学理念展现得十分透彻。

  新民晚报记者王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