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现代艺术家的“山水游” 想不到这么多“玩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李元春     2024-04-02 18:24 | |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徐翌晟)在中国传统文人的视野中,“山水”是永恒的主题。“山水”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延续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鉴赏,传承历史文化的精髓,而且还为生活在大都市中的现代人带来精神上的抚慰。今天起,上海久事美术馆由余友涵、车建全、傅百林、高郁韬、金江波、陆易、吴观真、杨奇瑞、杨泳梁等12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组成的群展“山水游”开始向公众开放,以新媒介、新手法和新观念引导下的37组作品共同探索了“山水”这一绵延不绝的议题。

现代影像对于“山水”的呈现是直观动态的,以艺术家车建全影像作品《亭》系列为例,艺术家用了近十年时间对山上的一座亭子进行无数次观察和记录,并从气象学的角度对同一景观反复阐释,用单纯动作和静态观看,探讨真实与虚幻、遮蔽与显现的命题,作品也是向默片时代朴素影像的致敬。当天地成为一个无垠的剧场,风、雨雪,这些天气元素是剧场观看的决定力量,可以瞬间改写剧场的气质,令景物出现或消失。亭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经典形制,除供人休息、乘凉和观景之用,亭开敞性的结构,也提供了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观看的双重视角。风云流转之间,《亭》成为传统文化影像化的符号象征。

青年艺术家高郁韬的作品触及记忆、时间以及日常之物,试图在创作中探索如何以一种诗意的艺术方式去代替日常事物。高郁韬擅于将平凡的东西再次组合、排列,以完全意外的方式让观看者重新面对。比如影像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艺术家坐在游乐场里面的大摆锤游乐设备上,头戴着拍摄设备,随着摆锤的晃动而拍摄的。艺术家显然低估了“摆”的威力,大摆锤就像一个完美的情绪分离机,甩掉了几乎所有古诗词带来的复杂情绪,唯独保留了人在高处对于摇摆带来的身体上纯粹的恐惧。拍摄的当时是清晨,游乐场人很少,本该充满快乐的场所里不断回荡着他的喊叫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样的“读诗”状态,充满了黑色幽默。

另一个同样也是高郁韬的影像作品《对白系列·春江花月夜》摄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畔,是艺术家与苹果智能语音助手Siri互读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艺术家念一句,Siri听到后马上反馈读出下一句,这样你来我往的相互吟古诗。“一方面从诗歌内容出发,它是关于游子思愁,而我常年漂泊在外求学,是无数游子中的普通一个。另一方从诗歌的艺术角度出发,我爱这首诗,它就像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既有让人动容的细节,又有广阔的宇宙观。”高郁韬这样解释。

“山水游”中展出的作品延续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鉴赏,也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思考,看似是对自然的描绘,实则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观众也在“艺术”与“现实”、“自然”与“人工”之间“游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