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丨王辉城:“信息茧房”有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辉城     编辑:沈毓烨     2024-04-23 11:14 | |


我刚开始学习写作评论时,不管遇到什么书,总是抱着挑剔与批评的目光。但凡书中有一处错谬或细节不合已意,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扑过去狂撕乱咬。所发表的意见,自然是自己所谓的对小说的理解与认知。批评与纠错带来的快感,让人沉迷。

直到有一天,有位很是亲近的前辈跟我说,文学批评最大的作用,并非是纠错,而是发现作品的价值。听了之后,我心中一悚。就文学评论而言,一味的鞭笞与纠错,其实并不能增益自己的认知,只会强化自己的偏见。或者说,只能让自己的愈发固化,直至形成牢不可破的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很可怕,因为它会让我们变得单一、固执与傲慢。有个残酷的现实,不容我们忽视,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信息茧房。举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我姑且算是个球迷,日常会关注主队的比赛。当主队输球后,我会拒绝看赛后新闻。因为输球的新闻,会破坏我一整天的心情。无形之中,这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信息茧房。在我更年轻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总以为自己所见即是世界,所得即是真理,拒绝任何与自己向左的意见,卯着劲证明别人的错误。事实上,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意见未必是错误的,而是它们存在于我的盲区中。

更残酷的是,当下的网络正在强化着每个人的信息茧房。互联网刚兴起之时,大家都相信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会吸纳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然而,时至今日,随着自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发展,我们愈加困囿在茧房中。不信,你打开抖音、小红书,映入你眼帘的绝对是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大数据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我们的知识与视野正在窄化与标签化。

网络是情绪放大器。任何小事,一经网络的发酵,便会成为天崩地裂的大事。耸人听闻的标题、狗血的短视频,我们在这些内容里获得是泄愤一般的情绪,而非知识。因此,对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所发生的事,我们会感到异常的愤怒,会觉得自己受到莫大的委屈。

因此,许多人会觉得在生活钟,容错率会越来越低。这里的容错率,并非是做了错误的决策,而是容易感受到冒犯。别人稍有不同意见,便觉得对自己的批判。其实,这是网络情绪放大的结果。或者说,是某些平台引导的结果。它们故意让某些观点、某些群体针锋相对,越是极端越能引发争论,流量也就越高,广告的收入也就水涨船高了。

我记得有段时间,网友们对一些名著的解读,如《安娜·卡列尼娜》,会认为是故事是渣女婚内出轨、渣男始乱终弃。然后,纷纷批判主人公安娜来。这种解读,看起来没啥大错,但未免过于简单。进而,无法抵达作品本身的幽微与广阔。所以,若看文学、影视作品,只有单一的道德对错的标准,那么难免会是“买椟还珠”。我们唯有将自己武装起来,冲破信息茧房,才能不被流量所牵引、所左右。(王辉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