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助力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游第一站,专家学者为龙华庙会建言献策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玉红     作者:杨玉红     编辑:杨玉红     2024-04-30 11:48 | |

图说:龙华庙会 采访对象供图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龙华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4月29日,“妙会・春泽龙耀”2024上海龙华庙会在徐汇区龙华广场开启,同步举行了“龙华妙谈”学术沙龙。专家学者为新时代都市型庙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建言献策。

依托龙华寺而形成的龙华庙会始于汉唐,盛于明清,延续至当代,曾是上海最热闹、最欢乐的岁时风俗之一。全盛时期占地300余亩的龙华桃花,也随之植入无数诗词歌句,“三月三,上龙华,看桃花,逛庙会”成为口口相传的民俗谚语。

“龙华庙会是集商品集市、民间信仰和民间娱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庙会,是独特的海派庙会,一直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民俗非遗项目之一。”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陈勤建回忆道,20世纪50年代,他每年都逛龙华庙会。“龙华庙会”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祝愿,也是人们观赏戏曲、杂耍等表演的大舞台,更是人们交换生产工作的重要平台,“当年,庙会有一家家门店卖簸箕、锄头等,人们逛庙会要交换生产工具和生活必需品。”

“如今,人们不再需要买生产工具,也习惯网购生活用品。龙华庙也在悄悄地焕新。我逛了今年的龙华庙会,发现既有传承、更有创新,非常有逛头。”陈勤建说,今年的龙华庙会推出了很多表演,比如,桃花舞龙、相声、沪剧、越剧、吉他弹唱、阿卡贝拉、上海绕口令等群文演出及行街热闹纷呈;安徽省来安县德才洪扬戏剧团、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古城艺术团等带来风格独特的表演。同时,庙会首次实现区域内多场域的共创互联,联动龙华广场、龙华寺、龙华会、塔影空间、朵云轩艺术中心、周信芳艺术空间等,以精彩的演出、丰富的非遗市集和互动体验,带领市民游客感受国家级非遗庙会的精彩。这一系列焕新举措,有效实现了文化、旅游、商业之间价值互赋的发展新格局,有望构建一个全新的遗产经济学模型。

“龙华庙会是上海文脉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江南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又是海派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实践。这里也成为不少境外游客‘必游景点’。”上海师范大学旅游与国土规划研究院院长、文旅部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主任高俊表示,今年,龙华庙会以庙会为平台,用好在地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禀赋,多维挖掘并打磨都市性海派特色,构建了一个以历史文化风貌区体系为依托,在地文化特征突出、多种文脉并存、产品内容高质多样的龙华民俗文化共享生活圈。他建议道,未来,龙华庙会还可以借助更多AI焕新技术,为市民游客打造更多新体验。

上海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游第一站”。龙华庙会吸引了长三角地区、全国多个城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来市集展示,打造了更丰富更多元的非遗展示大舞台。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陈平表示,龙华庙会作为入境游门户接待的首要窗口,进一步提升并推广了海派文化之源的品牌形象,为中国文化的输出强力赋能。

据悉,庙会将持续到5月5日,上海市民以及入境游客将在长假期间通过龙华庙会深度感受海派都市旅游的文化底蕴与风情。

新民晚报记者 杨玉红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