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金海岸 > 正文

98.4%小区已恢复垃圾分类投放!上海垃圾分类三周年,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旻矣     作者:金旻矣     编辑:杨硕     2022-06-30 12:34 | |

图说:垃圾分类实施三周年成效显著 摄/杨建正

7月1日,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施行三周年的日子。三年来,上海的垃圾分类成效如何?疫情期间按下“暂停键”,如今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已满月,垃圾分类应怎样重启?垃圾分类如何助力达成“双碳”目标的?……昨天,本市召开垃圾分类实施三周年研讨会,记者获悉,目前全市已有98.4%的小区(村)基本恢复垃圾分类投放。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

垃圾分类实施三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对此,市绿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徐志平披露,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相较《条例》实施前的2019年上半年,可回收物回收量为6141吨/日,增长1.3倍,湿垃圾分出量为9446吨/日,增长72.9%,有害垃圾分出量为2吨/日,增长13.9倍,干垃圾处置量为14787吨/日,下降27.8%。目前,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40%左右。人均生活垃圾(仅包含干垃圾和湿垃圾)基本稳定在1.05kg/日。

在源头投放环节,全市已完成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2.1万余个,道路废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级改造近2.2万组。规范配置湿垃圾车1706辆、干垃圾车3296辆,有害垃圾车116辆、可回收物回收车364辆。老港湿垃圾二期、金山焚烧二期、奉贤焚烧二期等末端设施建成投产,全市湿垃圾资源利用和干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1万吨/日,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分”不是目的,分出来的垃圾如何资源化利用,才是最终目的。目前,上海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198个、集散场15个,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基本形成。各区制定落实可回收物补贴政策,推进餐厨类湿垃圾资源化产品、土壤调理剂产品推广应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40%。

市民对于垃圾分类这项成果的满意度也非常高。本轮疫情暴发前,上海居民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约为95%,约14.32万市民参与了垃圾分类工作满意度评价,98%以上市民表示满意。

98.4的小区(村)已恢复分类投放

疫情期间,上海人的正常生活被打乱,“足不出户”也造成垃圾无法正常投放。但是很多小区仍在家庭中进行着垃圾分类。6月1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仅仅不到一周,全市社区的垃圾分类就迅速恢复。

“疫情期间,物业和小区‘同频共振’,和居民同吃同住同采购,相处得非常好。这也导致6月1日前,街道要求小区进行大扫除,不管是商品房小区还是老小区,物业和居民都主动表示会去打理。”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华沁居委会辖区内,有4个商品房小区和2个老城区,党总支书记王爱英说,借着疫情期间发展起来的“熟人社会”模式、物业与居民间培养出的“战友情”以及强大的志愿者力量,6月1日后很快就恢复了垃圾分类。

黄浦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姜欣则表示,区内所有街道目前都已经恢复了常态化垃圾分类管控措施。相关部门统计显示,全市1.3万余个小区中,目前已有98.4%的小区(村)基本恢复垃圾分类投放。甚至,不少市民将“垃圾分类”与“如常的生活”联系起来,认为垃圾分类了,正常的生活就真正回来了。

图说:上海居民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约为95% 新民晚报记者王凯 摄

垃圾分类有助达成“双碳”目标

垃圾分类走过了三年,面临哪些新考验?又有哪些新机遇?对此,徐志平认为,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小包垃圾、作业扰民等问题依然存在,公共场所分类质量仍不稳定,流动人群分类意愿需要补强。同时,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仍需提升。此外,在源头减量方面,“光盘行动”实效有待提升,部分电商平台商品仍存在过度包装现象,生产环节的源头减量措施不多。

不少专家认为,垃圾分类对上海实现“双碳”目标有重大意义。比如,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认为,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都是减碳低碳最有效率的途径。同时,他和研究团队还专门对“破袋”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城市生活垃圾中产生的新污染物微塑料,破袋投放后微塑料含量约为不破袋投放含量的1/5-1/6。“微塑料一旦进入体系,要通过技术的方式提取出来,非常难。而通过破袋这一个动作,从源头就砍掉了80%。”

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于6月9日上线的小程序“固废碳管家”,让市民直观看到垃圾分类是如何服务于减碳的。用户可在小程序输入垃圾分类的公斤数,并换算成碳排放量。比如分类投放了5千克干垃圾、5千克湿垃圾、5千克塑料、5千克玻璃后,碳排放总量为-12.31千克,而混合投放20千克垃圾的碳排放总量为7千克,因此碳减排量为19.31千克。

“垃圾分类三年来,垃圾的组分在变化,垃圾分类的体系也是不可逆的,市民的投放、消费、生活行为也在改变,城市的环境面貌和治理能力也在改变。”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说,“虽然疫情为垃圾分类按下了暂停键,但疫情造就的‘熟人社会’也对垃圾分类快速回到原来水平有积极影响。下一步,上海要着重探索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增加源头减量等问题。”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