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金海岸 > 正文

看,萤火虫在飞!今夏,上海多个萤火虫栖息地种群数量增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旻矣     作者:金旻矣     编辑:季晟祯     2022-07-10 11:49 | |

凉爽夏夜,萤火虫在漫天飞舞,这样一幅奇幻浪漫的景象,大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没见过。有调查显示,生活在城市中95%以上的孩子从没有见过萤火虫,80%的成人在五年内也没有见过萤火虫。城市里的灯光污染、人为干扰、水质土壤污染,让素有“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标”之称的萤火虫流离失所。

不过,记者获悉,随着各大公园相继为萤火虫提供优质繁衍环境,上海的萤火虫栖息地已越来越多。今年或许因疫情关系,萤火虫数量更多,被不少环保人士称为萤火虫“大年”。今后,“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画面,或将不再存在于想象中。

图说:走入滨江森林公园夜晚漆黑的树林中,去寻找萤火虫的光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

森林中的阿凡达仙境

静谧幽暗的森林里,雾气若隐若现。突然,10多只萤火虫从叶片上升起,缓缓漂浮在树丛中,忽左忽右地游荡……上周的一个夜晚,记者来到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当眼睛适应了黑暗后,就能在林间看到萤火虫飞舞,有时还有零星的萤火虫从导览车边慢悠悠“飘”过。

“从6月下旬到上周是高峰期,萤火虫的数量很多,在一片树丛中同时能看到上百只,是前几年的上百倍,真有些阿凡达仙境的感觉。”滨江森林公园副园长金钰麒说。在园方当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中,萤火虫绿绿的荧光形成了多条光轨,如同一群森林深处的“小精灵”。

记者看到,为了让怕光的萤火虫有安心的栖息环境,园方关闭了大部分照明光源,并选择了有高大乔木的森林作为保育地点。而远离城市和居民区的独特地理位置,也为滨江森林公园的萤火虫保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环境。2017年起,园方萤火虫保育项目着手展开调研,2019年公园成立“上海市构建萤火虫栖息地的研究探索”课题,在园内建立萤火虫核心栖息地,对本地萤火虫种类进行保护。

图说:滨江森林公园的萤火虫最多时一次可见上百只 采访对象供图

修复生态环境开展复育

在此基础上,2020年起,公园开始开展“萤火虫复育”项目。在园内选了一块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进行水质、土壤、植被、螺类等生态链修复,并在外围区域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等对环境有害的药品,同时禁止使用常规的灯具。

“萤火虫是公认的可视化生态指示物种,对水质非常敏感,通常只生存在二类水以上的水环境中。对光污染也很敏感,城市光污染会导致萤火虫数量下降。对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施用也非常苛刻。”担任该项目负责人的金钰麒说,“我们主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可持续性修复,去除土壤污染、药剂残留、降低光污染等。同时,我们还构建萤火虫的食物链,种下生菜等植物,让烟管螺等螺类可以生存。萤火虫有了食物,自然就能存活。”

金钰麒表示,项目希望通过建立完全符合本地萤火虫种类生存的栖息地,并通过重新构建生态圈的生态修复方式,使这里成为上海本土萤火虫种类能自我繁衍、稳定种群的生态优良栖息地。目前,项目的后续效果还在观察中。

多处萤火虫数量增加

不仅在滨江森林公园,今年上海各大公园和乡野间,萤火虫的数量都有增加。比如,上海植物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萤火虫种群的数量特别大,有时晚上同一时间肉眼可见上百只萤火虫在树丛间一明一灭,场面特别壮观。

“从今年年初起,我们将蕨类园的一片区域打造为萤火虫的主要栖息地,关闭了两处人造光源,对于害虫则尽量采用‘天敌来消灭’的生物防治。闭园几个月中,灯光污染和人为干扰又进一步减少,因此今年萤火虫种群的数量特别大。”该园科普中心主任黄梅林说。

而在青浦区岑卜村,不少市民也在6月夜游期间发现,今年萤火虫比往年要多,数量极为可观。据调查,目前滨江森林公园的萤火虫数量是各公园内最多的,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等也可观测到,此外如青浦金泽、朱家角、奉贤金海社区、浦东三岔港等郊区,也有萤火虫出现。

上海地区能看到哪些萤火虫?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的郭郭老师介绍,主要有黄脉翅萤、条背萤、雌光萤三种。公园中看到的多为黄脉翅萤,条背萤曾在青浦、奉贤的水域观测到,可算是水环境的“监测者”。2018年,在奉贤南桥曾发现过雌光萤(即只有雌性能发光,雄性不能发光),但之后就没有再观测到了。

图说:把萤火虫放入玻璃瓶内观察,可以看到它们发出的微弱的光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

“不打扰”是最大的温柔

记者获悉,萤火虫数量的多寡不仅反映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也对改造人类居住环境有着积极作用。日本萤火虫保护协会有上千个,萤火虫复育做得较好。韩国的茂朱郡以萤火虫为产业支柱,在保护萤火虫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萤火虫为特色的生态农产品及生态旅游,带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美国大烟雾山等景区都经历过生态破坏、环境修复和萤火虫复育的过程。

而在国内一些城市,萤火虫的生态修复工作刚刚起步。湖北2015年建成了大耒山萤火虫生态保育园,占地22平方公里,每年从4月到7月可自然复育萤火虫总量达一亿只。2018年,浙江平湖市开展了以萤火虫为支点的生态修复。2019年,武汉园博园开展国内首个城市圈内萤火虫的生态修复。

如今,上海对于萤火虫栖息地的保护也已达成了共识。近年来,本市多项打着萤火虫“放飞”旗号的活动被相关部门叫停,各大“夜游”活动也会为大小朋友进行萤火虫知识的科普。“萤火虫在野外的寿命大约能在10天左右,但被捕捉后基本无法养活,很快就会死亡。”环保人士建议,“不捕捉、不打扰”就是对萤火虫最大的温柔。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