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让中国基础软件打破对国外进口的依赖 上海“智”造的“数字基座”能灵活应对10种数据模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马丹     作者:马丹     编辑:夏韵     2022-08-28 09:16 | |


疫情防控、码头货运、金融服务……面对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现实空间与数字空间如何才能更快速调取数据、并通过运算给出应用解决方案?这都得依靠越来越“灵活”的“数字基座”来进行精细“调度”。第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开幕,作为参会元老、上海“土生土长”的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企业星环科技也将迎来参会的第五个年头。这家一直在做“费力不讨好”事情的公司也因其始终执着于人工智能基础研发而逐渐为人所知。今年的大会上,它将推出一款能应对数据全生命周期场景构建的“数字基座”产品“星机变”,在底层数据存储场景上覆盖主流的十种数据模型,助力政府、企业构建丰富的应用场景。

全球数据生产量在井喷

近五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在相互影响与不断融合。也因此,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开始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底座”建设被提上日程。星环科技的CEO孙元浩说:“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原料。全球的数据正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的数据产生量就高达33ZB(十万亿亿字节),到了2019年达到了约41ZB,在2020年为64ZB,按照IDC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180ZB,其中来自中国的数据有41ZB,预计未来几年社会上产生的数据,将超过自数据存储面世以来产生的总数据量的2倍。

做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往往枯燥而寂寞,但中国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生态的必须要有一颗“中国心”,这不仅涉及到“卡脖子”的问题,也涉及到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诸多难关。“只有底层的基础平台做好了,计算速度够快,模型够精准,才能支持更好的应用在上面研发。”孙元浩说,中国人口众多,数据量庞大,面临的挑战也更多。

“数字基座”正变得更灵活

“人工智能大会迎来第五个年头,而人工智能领域其实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单一模态到多模态人工智能的转变。”星环科技人工智能产品部总监杨一帆说,人工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长于处理特定领域、特定数据情况、特定结果预期的任务,比如,常见的音视频识别、打标签,表格数据的分析等场景,但是,当前人工智能正迅速突破单一模态数据的藩篱。“利用大数据做业务赋能的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一头牵着业务应用,一头牵着海量数据,却不知道如何将它们衔接。每个部门‘各自为政’,有自己的数据仓库和知识墙。若是以部门为单位采购应用软件,一是面临重复建设,二是部门各自的经验无法沉淀。这都对人工智能底层基础软件提出了多模型处理的要求。”

去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星环科技发布了一款数字化“魔方底座”,集纳了星环一站式极速大数据平台TDH、星环智能分析工具Sophon等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产品系列,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业务场景的需求进行技术“组队”,搭建最适合的大数据平台架构,帮助城市管理、金融监管、交通运营等企业、机构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如果说“数字魔方”是根据不同场景“自主”搭建数据处理的平台,那么今年即将亮相的“星机变”则能在底层数据存储场景上,覆盖目前国际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存储、搜索引擎、图数据库等十种数据模型。数据在“星机变”中被统一管理,而当不同政府、企业的应用场景“提”出数据分析的需求时,“星机变”会快速作出判断,并根据数据的特性定位到对应的数据存储产品,自动“调度”多个数据模型,让它们灵活组合,实现跨模型联合分析。

成为智慧城市发展“基石”

疫情期间,星环科技的知识图谱为追寻新冠病毒的“行凶轨迹”助力。利用图谱工具,患者年龄、活动轨迹、接触人群、患病治疗等信息被一网打尽,让工作人员快速、直观地明了多条重要线索,例如,哪些是需要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哪里是需要加强防护措施的相关区域。这些都是通过强大易用的实体关联查询、图计算等功能来进行挖掘的。今年6月,星环科技还收到了来自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感谢信,对星环科技在疫情期间为防疫相关系统优化提供的技术支撑表示肯定和感谢。信中提到,今年3月上海发生疫情后,星环科技就派出了项目组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驻守了近3个月,先后参与核酸时效性优化、抗原系统对接开发、疫情数据防控分析、上海市复工复产数据开发、场所码/数字哨兵数据架构升级等工作,同时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7x24不间断的支撑和服务。

近日,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公布了“2021年度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星环科技参与的“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服务协同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智慧’。”孙元浩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提到:“智慧城市的概念是抽象的,而我们在做的事,正是成为城市智慧发展的务实‘基石’。”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