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在读|《宅兹中国》彰显考古学“中国气派”,把文物带回家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彬 金国明     编辑:钱卫     2022-09-10 17:13 | |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于近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展,这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个特展。展览引发了人们对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浓厚兴趣和探寻愿望。

 

 

其中“宅兹中国”一词为人们所关注,这是出自西周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何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今洛阳),并提及“宅兹中国”,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关注。

铭曰:“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中原文化的认知,从历史、艺术、社会、信仰、文明等不同角度展示商周秦汉时期的青铜文明,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为上海博物馆特展配套图录,2022年7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录青铜器、玉器、漆器等文物共302件(组),包括完整器物图片及局部细节呈现,并配有说明文字。另收录两篇重要研究专文,河南博物院李琴撰写的《夏商周时期的中原青铜文化》和上海博物馆胡嘉麟撰写的《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统一性与多元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河南地区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河南地处中原,这里的历史与文明在中国文明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距今9000年~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在此自成序列而精彩迭呈。在文化的创新与积累、汇聚和辐射进程中,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

书中遴选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三百余件重要藏品。其中一级文物六十余件,如“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觥、妇好鸮尊、凤首人身形玉佩,以及上海博物馆藏商鞅方升等。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每件文物图片配以专业性较强的释文介绍,便于读者赏阅和参考学习。

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 战国晚期(公元前275年-前222年)洛阳博物馆藏

司母辛方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青铜面具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前9世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该书装帧设计简约大气,印制精美。封面图片选用了夏代晚期重要的文物之一《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这件重器由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收藏。该器身以青铜铸出框架结构,数百片精美的绿松石镶嵌出兽面纹,精制细巧。虽经三千余年无一松动脱落。三百多页小八开的精装图书完美地体现了图书的高贵品质,封面书名和图片采用局部过“UV”印制工艺,亮晶晶葱绿色的青铜牌饰图片耀眼醒目。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由于河南特殊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夏商周时期考古的中心。1928年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之后,河南夏商周重要发现层出不穷,数不尽的物证折射出中华文明的辉煌。这里遗留的大量青铜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青铜时代的文化特征。这些文物承载着夏商周时期先民们的智慧和勤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礼乐制度及文化面貌,读者可以借此了解这段奠定华夏文明、各部族逐鹿中原的恢宏历史。

(王彬 金国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