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不疯魔不成活”的高产科学家 目标清晰的科研引路人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马丹     2022-09-26 09:47 | |

图说:徐华强研究员在上海药物所实验室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大脑如何传递快乐?你怎么会饿的?给“验孕”激素拍张“高清照”……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最突出的标签就是高产,频繁亮相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他也是科技记者们笔下的常客。

深耕基础研究领域多年之后,徐华强领衔的团队主导解析了30多种与神经、免疫和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为这些疾病的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近年来,他决定用自己多年的积累,在基础科学与临床药物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致力研究原创性成果和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科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是徐华强经常向团队学生强调的。

图说:徐华强在冷冻电镜前

有激情和定力科学狂人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尹万超曾是徐华强的得意门生,如今已成长为所里的课题组长。他还记得“大上海保卫战”时,徐老师团队成员不约而同申请留所工作。“他是位充满激情、有定力的科学家。”尹万超感慨,“他总是告诫我们,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要有再战一回的勇气。”

事实上,去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引发全球新一轮感染高峰后,这对师徒就携手攻关,不分昼夜的三周后,就解析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以及结合人源受体ACE2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迅速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图说:冷冻电镜内部结构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徐华强团队又瞄向了流行的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我和他是28年的老朋友了,华强始终冲着科学最高峰在攀登。”国家蛋白质科学上海设施主任许文青如是说,“对待科学,他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又是很迅速的,徐华强团队结合功能实验从原子水平解释了BA.2比BA.1变异株传染性增强以及BA.2变异株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为提倡尽快尽早进行第三针新冠疫苗全员接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说:2021年9月,徐华强(前排右一)团队合作在《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糖蛋白激素GPCR

目前,徐华强参与和主导的3款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药物研发进展顺利。其中,治疗脂肪性肝炎候选新药CS0159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临床,是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原创新药。

一丝不苟的“引路人”

“不用等到毕业论文致谢环节再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了。”这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博士研究生王悦的“调侃”。“有段时间,我被模型搭建的瓶颈卡住,这对我来说是块空白,只好慢慢自学,而且我很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总想着准备充分点再去找老师。”她回忆。徐华强看出了不对,主动找到王悦,“如果困扰你的问题需要钻研十天半个月,你就应该来找我;即使我不能直接帮到你,也可以找到其他专家”。这让姑娘慢慢卸下了包袱,课题也得到了推进。

图说:徐华强(第三排中)实验室合影

在徐华强看来,药物所的学生是非常努力的,这些努力源自其内心热情的驱动,他们非常渴望做出成果来。在这种良好的科研氛围中,这些年轻人奋发图强、攻坚克难,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去年,课题组的两位学生首次解析了偏头痛的一个重要靶点,为下一代治偏头痛药物研发提供了设计思路,在徐华强看来,这一成果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学生自主的课题,自己“只是改改文章”而已。就在前不久,29岁的庄友文入选了“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成为年龄最小的当选者……

“社会上总会兴起各种各样的热潮,追逐热点或许可以让人走一些捷径,但如果这条道路并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终究很难怀着愉悦的心情走得长远。”徐华强这样寄语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

厘清生命科学底层逻辑

和徐华强共事的十多年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李佳对他从了解到敬佩,并一起担负起新药研发的使命。“他真诚、纯粹、有担当,是实至名归的新征程奋进者。”李佳评价道。

和上海药物所的结缘是在2002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彼时还在大洋彼岸担任研究所新药发现中心主任的徐华强听到了祖国做药人的故事。八年后,徐华强创建了上海药物所药物靶结构与功能中心,双方的心也越靠越近。

图说:徐华强(左二)在实验室和学生讨论工作

切实感受到中国的科研水平在腾飞后,徐华强意识到,在美国的实验室经过十数载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离开了他,仍然有接班人可以接续工作;而中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正在攀登的阶段,中国的实验室正是发展的关键期,于是,2019年,徐华强便毅然决然决定全职回国。

很多人都听过研发新药是个伴随着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九死一生”的故事,但在徐华强看来,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人类对生命科学的底层逻辑不清楚。他打比方说,人们发射火箭、卫星的成功率很高,从没出现过“九死一生”,这是因为工程学、物理学的底层逻辑非常清楚。

“所谓科学,就是可以预测它的结果。在有了清晰的底层逻辑后,我们从药物设计就要保证每个程序都是对的,一路走下去,就应该能达到目标。”徐华强表示。而他之后的人生,也将为实践这一理念而努力。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