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学二十大精神,展新时代风采,上海的文明故事等你来讲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郭剑烽     作者:郭剑烽     编辑:杨一帆     2022-12-01 18:55 | |

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今天,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共同主办的“学二十大精神 展新时代风采 育文明新风新貌”主题演讲暨“新时代市民话文明”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北外滩举办,活动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推动全社会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均为市文明办供图

此次活动中,6位上海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先进代表通过演讲的方式,讲述了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鲜活故事。他们之中有的扎根社区,通过文明创建引导不同群体参与社区共治,提升了社区环境面貌;有的以创建为契机,改造村容村貌,推动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有的全心投身C919飞机试飞工作,彰显出大飞机人的奋斗精神与创造精神;有的带动全家助人为乐,传承友爱互助的家风家训,传递爱的温暖和文明能量;有的通过“戏剧育人”传播红色文化,让校园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有的立足岗位不断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在服务保障进博会等重大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讲述充分体现出精神文明战线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卓越风采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良好状态。6位先进代表还共同向全市各区、各系统、各行业单位和全体市民发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倡议,倡导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仪式现场启动了“新时代市民话文明”短视频征集活动。活动将围绕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丰富市民修身行动、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等主题开展短视频征集,进一步加深市民了解、动员市民参与、倾听市民关切、收集市民需求,在互动中加强对市民群众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引导。短视频征集通道目前已正式开启,即日起至明年1月15日,市民朋友们可以记录自己身边的文明小故事,畅谈对新时代文明新风新貌的理解和感受和对上海城市文明的践行和期许,以短视频的形式发送至hwm@thepaper.cn进行投稿,征集到的视频将有机会发布在澎湃新闻“文明上海”专题。


【附】“学二十大精神 展新时代风采 育文明新风新貌”主题演讲内容


让城市文明绘就福民南西的最美底色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顾瑜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西路街道的顾瑜。我们福民南西曾获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并连续三届通过复评,此外,还连续十三次获评“上海市文明社区”。在工作中,我们通过文明创建凝聚起社区共治的力量,提升了社区环境面貌。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社区里的小故事,交流一下收获与体会。

一群“流浪猫”,延伸出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南西最有特点的“两白”人群:一是“白领”,48幢商务楼承载了10万白领在此逐梦,二是“白发”,辖区内4.6万居民中有46.1%是白发老人。站在南京西路1213号华业小区的门口,一边是上海市首座百亿楼恒隆:摩登,时尚,展现经济最活跃的发展脉络,一边是石库门里弄:阿姨爷叔,家长里短,烟火气十足。我们的故事就从华业小区说起…

今年解封后,恒隆广场白领志愿服务队的温钊妹,第一时间就来到华业居民区徐阿姨家,除了看望这位忘年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去“吸一吸”她亲手参与救助并被徐阿姨领养的流浪猫“咪咪”。作为典型的“中心城区老式里弄”,华业小区老住房多、人情味浓,许多流浪猫喜欢在此栖息,在周边居民善意的投喂之下,“大猫生小猫”,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有居民反映说,“我们华业一百样都好,就是野猫太多,上次我去绿化带里锻炼,脚上被跳蚤咬了一圈”。

居民有需求,但真要处理,却发现无从下手。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流浪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针对小区流浪猫泛滥而造成的治理难题,华业居民区党总支召开了文明创建座谈会,居委会、小区居民和周边楼宇白领中的爱猫人士们共聚一堂热烈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组建一支由居民组成的流浪猫管理自治团队,并发起“爱猫不扰民,共建和谐社区”众筹自治项目。居民们纷纷慷慨解囊,周边恒隆广场和兴业太古汇的白领志愿者们也积极贡献爱心,推广“领养代替购买”,共筹得“自治金”7000多元。

本以为“有钱就能好办事”。然而资金真到位了,如何处理猫,却成了更棘手的问题。白领志愿者引进了新的解决方案,向居民推广“抓捕-绝育-放归”的“TNR”(Trap-Neuter-Release)救助法。在专业第三方团队的参与下,40只流浪猫完成了绝育手术,5只幸运儿还拥有了新主人。经过各方力量的齐心协力,华业居民区的流浪猫治理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困扰居民们多时的流浪猫问题被顺利解决。

通过文明创建,楼宇白领青年和小区白发老人走到一起,找到了“共情点”和“发力点”,强化了社区各方的联系纽带,深化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建设,为今后类似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南西方案”。

一条“网红马路”,映射出精细化治理的责任担当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生活在南西“不同时区”的“两拨人”:一拨人朝九晚五、日落而息,另一拨人则待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后才“闪亮登场”。

襄阳北路位于静安区巨鹿路、富民路和长乐路三条道路围成的“巨富长”区域,历史文脉资源丰厚,海派风情别具一格,“网红”属性突出。近期,襄阳北路兴起“露天夜市”,不少市民用私家车辆装载设摊用具,在入夜后前来摆摊经营,当街贩售酒水、咖啡、烧烤甚至泡面,大批食客被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吸引,在街边聚集就餐聊天、饮酒高歌,往往至次日早晨方散去。

“烟火气”的背后,是人群聚集传播疫情的隐患,是“收摊”后一地狼藉的街区环境,更是周边居民受噪音噪音影响夜不能寐的“罪魁祸首”。“烟火气”需要守护,但城区文明和安全稳定的底线更不容疏忽。针对“露天夜市”营业时间晚、设摊流动性强的特点,街道在南京西路精细化指挥中心设立了指挥平台,依托智慧大屏显示系统,安排专人对襄阳北路各个点位落实24小时分屏监控,及时发现和上报人群聚集等情况,调度机动力量进行及时支援和快速处置。同时,组建由30多名街道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和交警组成的“夜间工作专班”,由街道主要领导带队在襄阳北路周边开展夜间执法整治,检查违规营业、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行为,劝阻人群聚集。由于整治工作需要“昼夜颠倒”,不少工作人员光“倒时差”就用了好几天。许多平安志愿者白天有各自的工作,晚上7点到10点仍然踊跃参与志愿服务,劝说设摊者和食客停止扰民、减少聚集,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巨富长”和襄阳北路的“露天夜市”得到了有力整治,违法违规和不文明行为大大减少,这是南西精细化治理的最佳体现,也是文明社区应有的责任担当。

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美丽”,在南西,越来越多的“两白”人群找到归属感,成为主人翁,不同的人群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到文明创建中来,福民南西也因文明创建而更有活力、更有实力、更有魅力。


文明润育“桃花源” 吴房遇见新江南

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 秦瑛

大家好,我是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秦瑛。2020年,吴房村成功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实现了乡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发展目标。现在的吴房村,“江南水乡”的文化历史印记和“海派水乡”的柔美自然气质相得益彰,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大家可能想不到,五年前的吴房村还是个河道黑臭、土地板结、房屋空置的“薄弱村”,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生机活力,改变了吴房村的整体面貌。

抢抓机遇,用奋斗绘就振兴蓝图

五年前的吴房村虽然头顶“黄桃之乡”的金字招牌,但面临“人老、地老、树老”的多重困境,农房灰暗低矮,村道破损不便,河浜污染发臭。不过,申创全国文明村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给吴房村带来了转变,村里以此为契机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造,要变“百年旧村”为“世外桃源”。

可改造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问题——我们的改造计划无人问津。小喇叭用上了,感情牌也打了,村干部们的嗓子都说哑了,但是大多数村民仍处于观望状态,谁都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见此情形,村里组织大家几番外出参观江苏、浙江等地的田园综合体案例,实地观摩、现身说法,几番实地观摩后,村民们的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有些已经跃跃欲试。启动改造后,每家每户的设计图纸都要给这家户主“把关”,因此,每天一早村委会里都围满了人。老百姓们的需求也各式各样,这吴老爹提出:我家土灶头要保留,能帮忙加固一下哇?王奶奶提出:河道不要冲着我家门口,风水不好……如此种种,我们工作人员都记录在册,在设计稿上进行个性化的标注。

“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才能在群众心里扎下根”,这是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认准这个理,我们与施工单位、村民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尽量兼顾建筑设计美感与村民生活需求,最终把破旧老宅变为“粉墙黛瓦”,把污泥浊水变为清澈河浜。

转变观念,用汗水浇铸小康新路

让环境变美只是第一步。想要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就得将改造后的老宅流转置换,引入优质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这对村民们来说是件新鲜事。

一开始,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提出了疑问,“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要腾出来借给别人?”“借出去了我们住哪里?”“以后还能不能收回来?会不会骗我们老百姓啊?”,好在有工作人员的耐心与坚持,他们耗时6个多月,无数次上门征求意见、入户谈心,逐一上门作相关政策解读,最终顺利完成村民的土地流转工作。为了让置换后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里成立了青韵物业管理公司,鼓励宅基地置换后的农民在农业公司继续种黄桃、在民宿里当服务员、在餐饮店烧菜以及从事保安保序保绿等工作,让百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更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建设美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主人翁意识。村里改建以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年的15600元/年持续增长至21年的42500元/年,真正实现了薄弱村的“逆袭”,成了本地人人羡慕的明星村。

聚焦文明,用约定润育文明新风

有了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协调发展,吴房村不断探索“人民乡村人民治”的建设之路,通过立下村民协商、村民制定、村民遵守的“美丽约定”,将村民生活中生活垃圾是否分类投放、宅前屋后是否干净整洁、婚丧嫁娶是否铺张浪费等大事小情纳入村规民约,把自治、法治、德治融入日常管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同时,结合市民修身行动,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道德讲堂”周周讲,宣传“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和“好家风好家训”等道德实践的生动案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了村民的道德法治意识。志愿者深入宅基、走进企业、出入田头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和科学普及,让党的声音和科学的力量“飞入寻常百姓家”。村里特色品牌“三彩”志愿者团在村生活驿站为村民们开展了移风易俗、文娱益智以及健康生活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每逢“我们的节日”,由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汇演,总能给村民们带来欢声笑语。

乡村让城市更美,乡村比城市更美,这是我们吴房人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奋斗出来的。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吴房村将擦亮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在新征程上创造新江南海派乡村新样式,焕发精神文明新光彩。


传精神 承信仰 做大飞机事业的攀登者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试飞员 聂飞

大家好,我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单位民用飞机试飞中心试飞员聂飞。党的二十大将“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写入了报告中,作为大飞机人,我们深受鼓舞。我所在试飞中心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第二十届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构建精神文明建设与C919飞机等型号试飞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的整体框架,并在C919飞机试飞取证任务中锻造了一支“试飞铁军”,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新时代大飞机事业征程中。下面,我想从一名试飞员的角度讲讲大飞机的小故事。

传承信仰,做伟大事业中的螺丝钉

2022年9月,国产C919大型客机在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C919飞机项目团队代表时说,“你们是国家栋梁、英雄功臣。”总书记的话语,让我们倍感光荣与振奋。而在我的心里,其实我只是大飞机上两百多万个零部件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

关于我这颗螺丝钉的故事,要从我的父亲说起。他是一名空军歼击机教员,由于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对飞行事业有着梦想般的憧憬与热爱,这种热爱深深融入我的血脉,印在我的脑海,指引着我步步前行,踏实前进,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驾驶着国产大飞机C919在戈壁大漠上空飞行。飞行是热爱,是情怀,更是传承,这种精神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我们家,更贯穿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从从零开始的研发,到运十飞机立项并首飞成功,再到如今ARJ21和C919飞机翱翔蓝天,我们航空人正是不断传承着老一辈的坚定信念、钢铁意志,勇毅前行走到了今天。

培育精神,塑造踔厉奋发的航空人

近年来,中国商飞公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大飞机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单位精神文明创建、企业精神品格塑造为抓手,培育形成了“航空强国、‘四个长期’、永不放弃”的大飞机创业精神。

为了更好彰显大飞机创业精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打造了一条承载老一辈们足迹的“匠心之路”,路的尽头是“永不放弃”的雕塑,这条浓缩了前辈心血与成就的路激励着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大飞机事业添砖加瓦。如今,这条路也成为了上海市红色文化精品路线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走过了这条路,体会到了航空人用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铸就中国大飞机事业的艰辛与收获。

精益求精,打造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

一架飞机从设计制造到试飞调参,从取证交付到安全运营,有很长的路要走。回想2021年,从领导班子到团队负责人,再到普通党员,我们见得最多的,不是熟睡中的亲人,而是浦东机场凌晨四五点钟的天空、零下40度的海拉尔、锡林浩特的凛冽寒风……风雪之中的我陷入思考,能在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中加入大飞机事业,通过艰苦的奋斗增长自己的本领,光荣成为一名大飞机奋斗者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在伴随C919飞机共同成长的路上,我们秉承着“把风险试遍,让客户安心”的理念,宁可现在试遍所有风险,哪怕发现一万个问题,也好过将来飞机交付客户满载乘客的时候,发生一个问题。这就是大飞机人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要让大飞机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闪闪发光。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是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也是文明单位的使命担当。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险挑战,我们都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将始终团结一心,扎扎实实、脚踏实地。未来的路艰辛而漫长,却也光明且宏远,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使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的嘱托,带着对大飞机始终不变的信仰,并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书写中国从航空大国到航空强国的新篇章!


温暖的力量

金山区高新区高楼村 马欢花

大家好,我是马欢花,家住金山区高新区,我们家曾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我的爸爸、公公是老党员,我是中年党员,女儿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在我们这个家庭里,爱与付出的家风代代传承,我们把温暖的力量传递给每个家庭成员,也带给周围邻居和所有知道我们故事的人。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家的一些“家风小故事”。

爱的声音,三代人的文明传承

心中有爱,首先要爱身边人,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家一贯的家风。不知道你是否嫌弃过父母的唠叨,在我看来,这些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声音其实很让人温暖。公公婆婆年龄大了,一件事情要说上好几遍。自从老公患上高血压,公公婆婆每天提醒他吃药,有时会重复好几遍。老公总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好的”“吃了”“知道了”。不过有一次,他却傻傻地望着我问,“今天看到我吃药了吗?”原来被老人家提醒得多了,竟然忘了自己究竟吃没吃药。十年前,婆婆因脑血管破裂住院手术,术后连用吸管喝水的力气都没有,我只能用棉签蘸点水,在她嘴唇上轻轻涂抹,防止干裂。在她大小便失禁时,及时给她更换衣物、擦洗身体,每隔一会儿还要给婆婆翻个身,做个按摩。整夜不敢熟睡。“你女儿真是孝顺啊,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拿得起这些活的……”医生、护士向我婆婆夸赞着,我和婆婆相视一笑,婆婆骄傲地回应道:“是的,我有这样一个‘女儿’,是我的福气啊!”

22年来,我们夫妻和公公婆婆没吵过架红过脸,正因如此女儿从小就懂得关爱敬重长辈,我们的家庭氛围一直很和睦。渐渐地,我们家的故事在村里、社区里传开,得到了邻居们的夸赞,我们一家也成了调解家庭纠纷、教育子女时的榜样。

爱的信念,三代人的志愿接力

心中有爱,还要关心周围有困难的人,助人为乐是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行动。小时候,爸爸常跟我说,“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帮就帮一把。”爸爸马金明曾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时就入了党,退伍后从事乡村厨师工作。每年年三十,他把村里独居的曹爷爷接到家里吃年夜饭。正是爸爸这一善举,深深影响了我。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个“社会公益好心人”。走出校门,逐渐成长为志愿者骨干。最怕打针的我,累计义务献血2600ml。

公公吴永昌是朱行居民区的退休老党员,年逾古稀,初心不忘,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清理小区黑广告。因年轻时做过“赤脚”医生,他便加入小区便民服务队设摊为居民测血压。公公善于养花,周围经常有人拿着快枯萎的花草跑来让公公代养,恢复生机后再取回。因为他的爱心,常被街坊邻居交口称赞。

老公吴斌,是与我携手接力“热心”的同行人。为了让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他成了“贤内助”。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瓶颈难题或因不被理解而情绪低落时,他总开解我,为我支招。

女儿吴一沁从小耳濡目染长辈的文明善举,从牵着我们手参与志愿服务的“小小志愿者”,成长为投身防疫工作的“青年战疫员”。有一天全员核酸志愿服务回来,孩子跟我分享:“妈妈,今天太热了,旁边一组的医生热得差点晕过去,我马上叫排在他那边的人到我这组扫码登记做核酸,让医生喘口气休息一下。”瞬间,感觉到孩子长大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志愿精神,也是我们全家遵循的家风家训,我们还会将它继续传承下去,把爱与文明传播到更多地方。

爱的温暖,三代人的成长密码

心中有爱,更要胸怀天下,推动形成新时代文明新风尚。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爱的力量,我们家全员出动,做好宣传员,带头开展家风家训展示和交流,讲好文明家庭故事。我加入了金山好家风志愿宣讲团,有时,还会拉着身为退休语文老师的婆婆和我一起走上宣讲台,用我们“小家”的故事感染更多人。全家人还共同录制了公益视频,向金山区23万户家庭发起倡议,倡导文明健康生活。疫情期间,我举起手机记录下志愿服务的动人场景,编撰了《温暖的力量》抗疫纪念册,把感动瞬间传播到更多地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的小家庭与全国千千万万家庭一样,在党的引领下,胸怀家国之情,传承优良家风,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追求,带着爱的力量,无惧艰险与挑战,共同创造更好未来。


溯源寻梦 晨曦赶路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创作中心副主任 孙逊

大家好,我叫孙逊,是来自首届全国文明校园上海大学的青年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今天,我代表上海大学在这里交流分享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的故事,我想,百年来的红色基因和不息奋斗,就是我们一路走来的初心和底色。100年前,一群爱国志士苦苦追寻,在黑暗中探索真理——1922年,由国共两党携手创办、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的高等学府——上海大学诞生了。机缘巧合,近几年我参与创作、排演了几部党史剧,便和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还有“扶国之将倾”的青年们结下不解之缘。

正文

2019年秋天,我参演了《破晓之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这个剧目重点呈现从渔阳里到树德里的建党风云,我在剧中扮演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还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那段历史。这样一个角色,怎么能演得像、演得活,既让人印象深刻,又不能“脸谱化”,对我来说是个难题。说来也巧,就在我接演《破晓之光》后不久,又接到了上海大学原创校史剧《红色学府》的编剧、导演工作。起初,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工作任务,但当我认真翻阅研读了相关史料后,发现在我的家乡常州,素有“常州三杰”之称的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1922到1927年间,都曾经在上海大学任教,瞿秋白和张太雷还是我的高中校友。一种非常浓厚的亲切感和使命感,扑面而来。“他们”,离我是那么近!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身在弄堂,心在天下。大学之大,在于清风霁月的青年,担民族之希望,融生命之热忱。除了刚才提到的“常州三杰”,邓中夏、陈望道、蔡和森、沈雁冰、田汉等一大批光耀史册的历史人物云集于此,留下“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运动的北大,南有五卅运动的上大”的美誉。我突然发现,从《破晓之光》到《红色学府》,从建党到建校,仅仅一年的时间,《破晓之光》中党的一些早期领导人在红色学府的创建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我决定把这两个戏放在一起同步推进,演《破晓之光》,为排《红色学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创编构思基础,而《红色学府》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增强了我演好陈独秀的信念感和认同感。我们下生活、找素材、改剧本,再进入紧锣密鼓的排演,到最后的成功首演,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干革命”,同时也是回望历史、致敬先贤。

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戏剧育人”这个名词,有了脚踏实地的实践。经过这两个戏的排演,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们,都将大学精神中的“自强不息,道济天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剧组成员,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排演的过程,就是一次初心的叩问和信仰的洗礼。我真正开始思考如何把专业课程和大育人平台联合、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专业实践、融入学生爱国荣校的情感中。排戏,饰演革命历史人物,学生参与的这个体验角色的过程,就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因为表演艺术有三位一体的特性,演员是创作者,也是创作工具,又是创作成品,我要演他,我就必须唤起我所有的身体机能,想他之所想,做他之所做,明白并体悟到他的初心是什么?以1922到1927年“上大人”为例,我想,也许是“要建立一个没有经济剥削、没有政治压迫、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社会”,也许是“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尽管跨越百年,这份初心自当是相同的吧。100年后的上大人,能感到五卅的血依然滚烫,理想之火,越烧越旺。

后来,我又加入了“光影中国”思政课团队,在课上分享我编创《红色学府》的心路历程,以及参加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晚会等舞台实践时,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对我的谆谆教诲,还让同学亲身体验戏剧的疗愈功能。我觉得这对于青年学子是修心也是修行。为此,我还创立了个人公众号、视频号“深蓝的电波”,在我们共同经历磨难的时刻,以诵读经典的方式“治愈人心”,借用一句洛夫先生的话:“如果无酒,又无火炉,就请把诗拿去,焚而取暖。”

这就是我参与学校“戏剧育人”工作,和同学们一起学党史,推进文明校园创建的一段经历,也只是上海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文明,是一种自觉,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力量。它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体现在每个人的言行。文明的校园,是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是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是培育中华文化的家园。它给每一个青年,成长的机会,给每一个梦想,实现的舞台。创建青春之校园,文明之校园,让红色基因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尾声

今天,我从上海大学出发,我要赶去编排和印刷一份小小版面的报纸,叫作《向导》。虽然现在只有些进步学生私底下阅读,但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宣传革命的《向导》报,会像一盏明灯一样,映亮黑暗的夜空。晨曦中,赶路,身边多了同学,多了同志。今天,我从上海大学出发,去东海边上,测试最新研制成功的“精海”无人艇。这支90%以上是八零后和九零后的“精海”无人艇团队,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敢打敢拼,所向披靡。十年时间,研制出了十系列精海无人艇,从南海到南极,一艘艘精海无人艇在辽阔的海域中踏浪前行,我们向世界表明,在无人水面艇研发和使用领域,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发明和专利。让我们一起赶路,一起前进!


“养成强国济世人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为民服务 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第二空间”

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地铁虹桥火车站站长 高煜

我是轨道交通行业运一公司地铁虹桥火车站站长高煜,是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党的二十大的代表。十年来,上海地铁运营里程持续领跑全球,斩获诸多“世界第一”头衔,赶超了发达国家地铁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奇迹。到2021年底,上海地铁运营总里程达831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并成为市民公交出行的首选。这些变化,既是行业飞速发展的体现,也与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截至目前,轨道交通行业已经连续九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行业,我所在的运一公司蝉联六届“上海市文明单位”,通过创建凝聚力量、规范服务、提升能级,是我和同事们的共识。下面,我想讲几个基层一线党代表的小故事。

以史为镜,不忘初心

在今年党的二十大参会期间,我行李中始终带着两张照片,照片左侧是上海地铁1号线,右侧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人民地铁人民建,人民之举靠人民。”这两张照片时刻提醒我,上海地铁人要有“为民服务”这个不变的初心。回想起当初刚加入上海地铁的时候,了解行业历史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课。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提出要建造地铁,但外国专家却认为上海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造地铁,就好比是“在豆腐里打洞”。然而老一辈的地铁人以茫茫江滩为伴、以芦苇工棚为家,在浦东塘桥的简易试验场,迈开了上海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追赶步伐。筚路蓝缕换来一朝梦圆,1993年5月28日,第一条上海地铁终于开通运营了。这段行业历史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深深感到,为人民服务,没有做不到,没有不可能,一代代地铁人始终与上海共同成长,在城市奔涌的浪潮中践行初心使命、踔厉奋发、逐梦前行。

聚焦服务,持续用心

这些年,我们在服务中遇到过天南地北的乘客,也解决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次,我在站厅巡视时,遇到一名独自行走的盲童,本想上前帮助,却被悄悄跟在后面的孩子母亲拦下。她对我说:“我们家住无锡,每周要往返两地求学,这条路是她今后十多年的求学路,你帮得了一次帮不了那么多年,请让她独自走完这条路。”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当时,我给这位母亲许下承诺:“接下来你女儿的求学路就由我们来护送。”从那天起,我和同事们对接铁路和学校,一路护送。如今,当年那位盲童已成为复旦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我们打造的“盲童领路天使”服务品牌,在十余年里服务了8000多人次,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服务,更帮助他们建立起融入社会的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这是对公共服务行业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解决乘客的实际困难入手,让轨道交通行业成为城市的“温暖港湾”和“文明之窗”。

融入时代,共筑同心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这一代青年是新时代的答卷人。我所在的虹桥枢纽是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服务保障进博会的重要窗口。首届进博会举办期间,我遇到一名慕名前来参观的韩国女游客,因没有办理证件无法进入场馆,又语言沟通不畅,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了减少外国游客的遗憾,我用英语告诉对方,即便不进入会场,也可以在展馆附近看到进博会的外景,感受展会氛围。当天下午在车站又碰到这位游客时,对方开心地拿出手机给我看自己拍的展馆外景。这也让我开始思考,该如何按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求,更好满足国外展客商和游客的需求。在后续服务保障进博会的工作中,我们推出了针对国际游客的语言特色服务,还开拓创新将服务分为可视化服务、双语服务、共享便民服务、宣传互动服务四大类别,并邀请东航客舱部礼仪师为青年员工讲授形象和行为礼仪课程,确保以最好服务和最佳状态迎接每一届进博会。“十四五”时期是轨道交通深化发展的时期,随着建设交通强国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各类重大国际活动的组织开展,对行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更宽广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助力上海地铁新时代的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如一盏明灯,指明了未来方向,今后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动力,发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付出,打造“可阅读、有温度、有情怀”的城市第二空间,让地铁更便捷,让城市更美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