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来自大自然的抚慰是真的!复旦团队发现“绿光”镇痛原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杨硕     2022-12-08 12:35 | |


       绿色作为森林和草原的色彩,能够为动物疗伤止痛,这不是美好想象,而是大自然对动物生存的真实馈赠。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玉秋教授课题组与翁史钧研究员合作,近日在光疗镇痛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绿光镇痛的脑环路机制。

   光疗是人类对光线的创造性应用,早在公元前约3000年人类就发现光照对人体有益。丹麦科学家尼尔斯·吕贝里·芬森早在1895年即利用紫外光来治疗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寻常狼疮,开启了光疗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并因此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自此,光疗逐渐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利用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无创性光疗,以其安全有效、易操作、设备成本低等优势,在临床上广受青睐。

   此次合作团队每天8小时将小鼠放置在绿光光照环境中,发现持续6天可显著缓解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膝关节炎性疼痛。研究人员采用转基因小鼠结合药理学和免疫毒素等方法损毁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一类被广泛认为参与非成像视觉功能的感光细胞),并不影响绿光的镇痛效应。然而,当小鼠视网膜视锥和视杆光感受器细胞缺失后,绿光的镇痛效应完全消失。这表明视锥和视杆,而不是自感光神经节细胞介导了绿光镇痛。

   研究者通过环路示踪、在体光纤钙成像、光遗传和化学遗传学操控等方法发现视网膜-腹侧外膝  (Ventral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vLGN) 投射通路在绿光镇痛中扮演关键角色。当针对vLGN表达前脑啡肽的GABA能神经元进行环路特异性操控以及敲减vLGN脑啡肽和抑制中缝背核m阿片受体后,绿光的镇痛效应完全缺失。

   该研究解析了一条从视觉信号传入到痛觉信息调控的功能环路——起始于视网膜视锥和视杆细胞,经“常规”(非自感光)神经节细胞投射至vLGN,通过vLGN内脑啡肽能神经元到DRN的投射介导绿光镇痛。该项研究不仅对于多模态感觉信息的处理以及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加深了人们对光疗镇痛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为绿光镇痛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证据。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