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变幻莫测的时代如何构建组织韧性?2022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中欧专场学术分论坛举办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宋宁华     作者:宋宁华     编辑:赵菊玲     2022-12-08 19:35 | |

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变幻莫测的时代如何构建组织韧性?昨天,2022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在张江科学会堂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机构主办。

图说:2022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中欧专场学术分论坛举办 主办方供图(下同)

变幻莫测的时代如何构建组织韧性?

论坛设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其中学术分论坛 “VUCA时代(变幻莫测的时代)构建组织韧性”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专场,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多维度探讨最新人才战略和前沿趋势,为浦东新区打造国际人才发展高地贡献智慧和方案。中欧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杜道明以“厚植人才新优势,构筑全球竞争力”为题致开场辞。他认为,每个组织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茁壮成长,都需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有意义的目标、资本以及人才。“大多数公司最终走向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人才和优秀的领导者,因为产品和战略是由人创造的,因此人才是竞争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杜道明教授强调,“留住人才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这需要我们了解员工的动机,特别是年轻员工,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上一代完全不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发表题为“VUCA时代数智赋能,打造浦东聚才汇智‘新高地’”的主题演讲。她表示,浦东要不断强化人才的“磁场效应”,努力打造拥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高地。她围绕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新要求以及浦东的人才需求四个方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汪泓指出,数字化转型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成为后疫情时代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变革性力量。要把握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机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浦东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要扩大浦东人才的辐射圈,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浦东打造国际人才港,不仅要将浦东打造成为人才的‘聚宝盆’,还要成为人才的‘摇篮’;不仅要引入人才为上海、浦东的发展贡献智慧,更要输出人才,帮助人才走出上海、走向国际,迈向更广阔的舞台,展现上海、浦东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港,全面打赢‘人才争夺战’,为浦东和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汪泓说。

企业韧性有三重境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院长、市场营销学特聘教授迪帕克·杰恩以“全球人才培养:从乌卡VUCA到冷静CALM”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CALM一词分别代表同理心(Compassion、纳新文化(Acceptance Culture、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和心态(Mindset)。我们要重塑积极心态,深刻认识到困难是“鞭策”而非“鞭笞”。

迪帕克·杰恩教授提出了打造浦东品牌的3个建议: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和创业精神、金融科技;要让上海工业基地、基础设施保持与国际互联互通;要打造工作文化浓厚的场域,提高人才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将三者结合起来,便可打造一个具有无限智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浦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DBA课程学术主任、会计学终身荣誉教授黄钰昌以“数智化下科创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政策赋能”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提高人才密度是价值创造与创新的源泉。他还详细阐述了如何以第二类限制股(限制性股票指需要遵守某些销售限制的内部人士持股)作为激励管理团队的重要方式。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欧研究事务副教务长、米其林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李秀娟担任圆桌主持,与中欧欧洲事务副教务长、卓越服务EMBA课程主任、DBA课程主任忻榕,中欧管理实践教授陈少晦,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樱,中欧EMBA校友、普华永道上海首席合伙人黄佳,共同围绕“从数字化、韧性锻造出发,洞悉数字化浪潮催化下的未来工作世界与职场”,探讨当前环境下的人才战略前沿趋势,分享未来就业市场洞察,为企业长远发展赋能。

忻榕教授从组织形态变化的角度,提出了数智时代组织的一些特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同一产业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多维的生态环境的打造,生态链的关系转变为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新型的企业需要具备以下3个特征:企业文化的利他化、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以及数智赋能下管理的颗粒化和精细化。因为数智化的发展,组织和人才的关系也将从单一的雇佣关系转化成合作、共创和互相成就的多元化关系。组织的边界变得更加宽泛和模糊。组织的韧性源于领导者给予员工的安全感以及对人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接受。

刘樱董事长以张江科学城为例,从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保留三方面梳理了张江人才政策的落地实践。她认为,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张江不断增强的产业集聚度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李秀娟教授作最后总结,她认为企业韧性有三重境界,第一是复原力;第二是保持对长远目标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抗逆力;第三是在创伤后成长,以正面积极的、成长和学习型的心态去面对挫折、打击、失败和痛苦,再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个人和组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