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15分钟生活圈,也有“诗和远方”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方翔     编辑:赵菊玲     2022-12-15 13:01 | |

方翔/文

当地时间12月14日,在加拿大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上海主题宣传片向全球呈现了这座超大型城市在城市生态建设、河口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和实践成果。

图说:乐颐生境花园 新泾镇供图

在上海,生物多样性正在与城市共融,尤其在15分钟生活圈内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像长宁区2019年起就在居民社区建设生境花园,目前已建成8座,总改造面积约3559平方米。其中,位于新泾镇绿园新村八社区的“乐颐生境花园”是已建的最大一处生境花园,它将“生境”(habitat)与“花园”(garden)融合,利用本土植物培植、还原土地原有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通过架设在这里的红外摄像仪,能观察到黄鼬、刺猬、貉等野生动物在夜间出没。

近年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放研究团队对上海的貉进行统计调查:2019年,上海大概有40—50个小区有貉的分布。到了2020年,提升到70个。今年,上海已有超过260个小区发现野生貉的足迹。

除了常见的野生动物,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网,在上海杨浦区发现一个暂时维持稳定的小灵猫种群。小灵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上海地方记录中,尚无野生小灵猫的生态照片,只有非常零星的目击记录。

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生物多样性,更需要居民参与,只有先让居民“点菜”,才能赢得居民“点赞”。近年来,虹口区生态环境局举行生物多样性摄影作品联展,通过社区居民的镜头来展现他们眼中的生物多样性,像最美地铁站、屋顶花园等,反映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与生态融合所取得的成效,也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的自觉性。

生物多样性建设中,除了要关注“生物”,更需要关注“城市”,就像大城市的绿化率一定是越高越好吗?这是近年来专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下,过多的植被有可能会大量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可能增加臭氧污染。像前两年通过的《新莱比锡宪章——欧洲可持续发展城市》明确:促进绿色与蓝色基础设施(如城市水系统结构)融合,由此平衡土地消耗和城市密度,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气候中和型、韧性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钢筋水泥为主的现代城市中,在15分钟的社区生活圈中,通过开辟一番新天地,也能拥有“诗和远方”,寻求田园野趣,感受青草花香。通过市民、社区、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促进城市中人与各种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共存,更好地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