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6.68/10万,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其中约70%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相较于其他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预后更差。
自1997年,罗氏研发的全球第一个靶向药物——针对CD20靶点的利妥昔单抗问世以来,以此为基石的R-CHOP方案在20多年来一直是治疗DLBCL的金标准,但由于DLBCL具有高度异质性,仍然有很多患者面临复发的风险。2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没有中断对DLBCL的研究,以期实现更好的治愈率并降低疾病复发风险,直到维泊妥珠单抗研发成功,才真正改变了DLBCL的治疗标准。
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两项适应症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分别为: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用于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以及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维泊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ADC,也是自利妥昔单抗外,20多年来唯一获批用于DLBCL一线治疗的创新靶向药物。维泊妥珠单抗的药物分子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三部分组成,其抗体对于B淋巴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CD79b抗原具有高亲和力,可实现精准定位;在血液中高度稳定的 “新型可裂解连接子” ,在进入淋巴瘤细胞后通过裂解,释放出高杀伤力的细胞毒性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独有的治疗靶点、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创新的药物结构决定了其精准、高效的治疗优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血液学朱军教授指出,越复发越难治可谓淋巴瘤的一大特点,因而侵袭性与恶性度“双高”的DLBCL,初始治疗成为了影响患者后续治疗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毕竟目前仍有约40%患者经过初始标准治疗后会发展为复发/难治型,而在目前针对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二线及后线治疗方案下,患者5年和10年总生存率仅25.0%和8.6%。改善的根本则在于一线治疗的创新。POLARIX是近20年来全球所有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中首个实现了提升R-CHOP方案疗效的研究,突破了DLBCL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的“天花板”,且中国人群的临床获益也得到证实。对于初治DLBCL患者而言,此次获批不仅带来了治疗获益,更包含了长远的生命意义。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表示,22年前,利妥昔单抗获批开启了中国淋巴瘤治疗的靶向时代,如今维泊妥珠单抗在华获批两项适应症,标志着DLBCL治疗将进入ADC时代。未来,DLBCL的各阶段治疗标准有望被重新定义,助力中国DLBCL治愈率的进一步提升。
(潘嘉毅)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962555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