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 《水浒传》该不该删?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关尹     编辑:屠瑜     2023-02-13 08:59 | |


《水浒传》这本名著,最近似乎碰到点麻烦。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留言,建议把《水浒传》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其列出的主要“罪证”包括:有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

作为国人熟悉的中国古代经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恐怕无需多言;武松、李逵、林冲等108好汉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由它改编的电视剧、电影作品,也不计其数。到现在,为何要谈论删除《水浒传》?

这位网民之所以这样说,当然有他的道理。比如说,《水浒传》里的打打杀杀,难免会宣扬一定的暴力倾向;于中小学生而言,可能会对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某些影响。但若是这样来分析,四大名著恐怕没有一本适合作为“推荐读物”,早该埋在故纸堆里见不得光了。《红楼梦》岂不是在鼓励早恋?《西游记》里的各路妖魔鬼怪是不是太荒诞?

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水浒传》本就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本身的文学价值已经得到了古今中外诸多著名文学家的认同。作为一部中国文学著作的重要地位,怎可被单方面且有失偏颇的解读所撼动?作为一部小说,又怎么能如此去苛求?

仅凭一部文学作品的部分片段就会使中小学生误入歧途,成为教育失败的根源,这样的观点是荒谬并且悲哀的。如今的中小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十分便利,决定他们应该读什么、应该看什么,不如引导教育他们如何去读、如何去看。

令人欣慰的是,事后浙江省教育厅发表了千字长文,从《水浒传》蕴含的巨大文学价值、较好的评判型阅读载体、丰富的教育价值三个层面作出答复,进行了“绵里藏针”的反驳。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向来是八个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任何作品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值得反复品鉴,何必要如此挑剔呢?

关尹/文

‍‍‍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