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杨忠明:嚼得真味菜根香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忠明     编辑:钱卫     2023-03-20 13:29 | |

3月17日,书画篆刻家、作家杨忠明先生因病突然离世。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在夜光杯上发表文章和书画作品。谨以他生前最后一次写给夜光杯读者的这篇尚未发表的遗作纪念他。

1984年1月22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刊发杨忠明文章 

春三四月,想起苏东坡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正好湖南阮江朋友快递来几包芦荻笋,我晒到朋友圈,有人说这是茭儿菜,长兴岛有产,炒咸菜很咸鲜,其实呢,这个芦荻笋是芦苇或荻草的嫩芽。芦荻笋每年早春上市,洞庭湖、鄱阳湖、洪湖、九江一带比较多。

芦荻笋与茭儿菜不一样,茭儿菜是野生茭白,菰草的嫩芽,每年五月上市,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唐宋时“六谷”稻、粱、菰、麦、黍、稷。南宋后菰米处于野生消亡状态。

秋天上市的菰米(野米)与茭白有关,菰在夏末秋初容易被一种黑粉菌所侵,形成茭白。宋代以后“茭白”受到重视,在苏州,秋季茭白鲜嫩美味,某年深秋,我在溱湖边看见一片野生茭白(菰草)结了菰米。

茭儿菜生长在水中,洁白鲜嫩、民间比喻为娇嫩的娃儿,故又称“娇儿菜”。南京有“野八鲜”的说法,说的是野芦蒿、豌豆叶、荠菜、枸杞头等八种野菜,茭儿菜也名列其中。

最近到南京,朋友请我吃蒌蒿炒豆腐干,吃一筷蒌蒿,满口清香,一股浓浓的春天的气息。据说从明代起南京人已经采食野生蒌蒿,八卦洲产蒌蒿最有名气,我估计是受了长江水的浸润让蒌蒿生长得更有灵气吧。《儒林外史》小说写道,牛浦在南京的小客栈吃饭,菜色正是“一碟腊猪头肉,一碟蒌蒿炒豆腐干,一碗汤,一大碗饭”。

江西南昌蒌蒿炒腊肉是当地招牌菜,我国鄱阳湖野生蒌蒿最多,一开春,湖边蒌蒿疯长,一家人一天可以采上百斤。野生蒌蒿秆子多数是红色,人工种植的蒌蒿秆子基本是绿色。野生蒌蒿清香味足,因为含有丁香烯等多种挥发油成分更高的缘故。蒌蒿有气味,虫不食,种植故不用农药,是无公害农产品,湖南、湖北、安徽、云南人都喜欢吃蒌蒿。

香蒲的嫩茎亦可以入宴,它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周礼》上即有“蒲菹”的记载。潇潇春雨中,当你站在池塘水边观赏一大片绿色香蒲草有着诗一般韵味,雨点溅起涟漪,蒲菜随风就雨,在水里一夜长一寸。明代人顾达诗:“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据说蒲菜味甘性凉,有清热利血之功效。

杨忠明先生

我曾听大厨说:“蒲菜有三类,一是由叶鞘抱合而成的假茎,山东济南大明湖及淮安勺湖的蒲菜;二是白嫩嫩的地下匍匐茎,河南淮阳的陈州蒲菜及云南昆明、建水一带的香芽蒲菜;三是白色的短缩茎,云南元谋的席草蒲菜。”济南北园蒲菜质细嫩,纤维质少,食之清香鲜嫩。淮安蒲菜以西南隅天妃宫所产为肥美,菜体洁白如玉,吃口肥嫩清香,素有“天下第一笋”的美誉,淮扬宴席中蒲菜一道必不可少,所谓“无蒲不成宴”。

炒蒲菜有窍门,应旺火速成,保持脆嫩;做汤则应汤沸后再放蒲菜。四月蒲菜最鲜嫩,生啖味甘脆,醋浸如食笋,腊肉炒蒲菜、奶汤蒲菜、锅塌蒲菜、蒲菜炒鸡蛋等都是嚼得真味菜根香的时令菜。(杨忠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