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丨书写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读熊育群《金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钊     编辑:沈毓烨     2023-05-30 12:06 | |


每一个侨乡背后都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故事,一砖一瓦、一楼一庐、一草一木间,是镌刻在时光深处的悠悠往事及乡愁,也是华侨华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印证和历史积淀。著名作家熊育群的长篇小说《金墟》以侨乡赤坎镇在民国时期和新时代的两次城镇建设为线索,围绕镇上共荣共生的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展开,双线并进,在历经百年历史浮沉、横跨太平洋两岸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中,呈现出两代侨乡人民的生活和命运,百年侨乡古镇的兴衰与悲欢。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抱负,求新求变则是其不竭的内在驱动。熊育群是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的获得者,毫无疑问,散文是其文学创作的“主业”,可他却不安于停留在舒适圈,创作上也不安于重复自己,毅然从散文走向小说创作。从《连尔居》中既有小说的韵味又有散文的独特笔法,以个体眼中的大地、乡村反映社会巨大变迁,《己卯年雨雪》以战争双方交叉推进的叙述视角,寻找真正的罪恶和根本的缘由,到《金墟》以打破虚构与非虚构边界的创作手法,展现华侨和归侨爱国、爱乡、爱家的精神。当然,变与不变永远是相对存在的,熊育群的文学作品不断变化的是形式,而不变的是内核,以坚定的民族立场,深厚的家国情怀,为恢宏壮阔的深厚历史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找到文学表达的形式和出口。

“三百年开埠建墟,两家族竞耀争辉,一侨领彪炳史册。”这是对侨乡赤坎古镇数百年历史的精准概述。有评论家说,熊育群的《金墟》重新发现了赤坎古镇。诚然如此,他追寻并还原了“旧”赤坎的辉煌,也见证和发现了“新”赤坎的新生。作者将笔脚落在司徒文倡和司徒誉两代推动赤坎城镇建设的代表人物身上,用翔实的历史细节和细腻的笔法串联起赤坎古镇百年间的兴衰起落、百年商贸繁荣和侨乡文化兴盛,书里有赤坎古镇的真实过往和沸腾现实的呈现,也有作家虚构的故事细节和浪漫想象的丰盈,文学与历史、艺术与现实在书中靠近、纠缠、糅合;有跨越百年的寻根溯源和梦想追寻,也有远隔重洋的经年不忘和命运共连,呈现出海内与海外同在的“两个赤坎”的精神连接。

家国情怀,是《金墟》的基调和主旋律。《金墟》所采取的是历史与现实的双线交织叙事,以侨乡赤坎两次建设搭建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历史上赤坎新城的建设与现实中赤坎古镇的重建交织、对话和共振,层累的、各异的社会图景缓缓浮现。第一代侨乡建城人“要修的不仅是建筑,还有人心”,两大家族在竞争与合作中建设“光芒四射,灿然可观”的“金墟”的过程,可一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竭力变迁的印记。时光流转百年,第二代侨乡建城人迎着时代的春风,齐心协力将古镇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正是当下湾区最鲜活的现实明证、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金墟》是一部赤坎华侨和侨乡人民的奋斗史,“也是广东、中国的历史风云缩影”。读之,不仅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和书中人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和奋进面貌,更能品味到浓郁的敢为人先、兼容并包、爱国爱乡的民族精神。(李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