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消除生僻字姓名者的数字困境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吕倩雯     2023-06-06 14:00 | |

自2023年度“沪惠保”正式在随申办、支付宝等渠道开启投保窗口,部分拥有生僻字姓名的市民集中面临线上办理难题,在数字化时代,他们遇到了尴尬的“姓名困境”。对此,市医保等部门回应,“沪惠保”参保人可拨打客服电话投保;同时,也将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进一步优化汉字字库。

图源IC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如果姓名中有生僻字,却常常会遇到实名认证困难、信息核验失败等问题,给生活与工作带来不便,甚至让人产生“被数字时代抛弃”之感。前阵子,云南丽江的一个村民群体因姓氏罕见,生活中面临诸多障碍,只能改姓“鸭”,就曾引起关注和热议。

生僻字或许不常见,但生僻字姓名者的困境并不罕见。数据显示,我国有6000万公民的姓名中含有生僻字,这意味着,数千万人的数字困境亟待消除。对这个问题,既需治标,也需治本。一方面,各公共服务系统应进一步完善流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同,帮助有需要的市民群众更便捷地获得服务;另一方面,应尽快升级更新字库,并推进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解决生僻字问题,让生僻字姓名者能省去额外的办事成本。

数字化时代,理应显出更强的包容性,让更多人群享受到便捷的办事体验,共享技术发展成果。好消息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将于今年8月实施,比上一版增加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有望改善生僻字的数字化问题。新的标准要实现预期效果,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与监督。如果有的输入法或信息系统的字符集不能随之及时更新,仍然会出现生僻字姓名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都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同时也要尊重文化、保护文化。有人为了避免生僻字的不便,不得不更改姓名,这难免是一种遗憾。数字化时代,生僻字也应有更多生存空间,不该显得“格格不入”。多造一个字,也是多一分服务温情,多一份文化传承。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