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东方IC
屠瑜/文
“邮票”“跳跳糖”“神仙水”……这些听起来无害甚至有趣的名字,背后其实是足以毁人一生的新型毒品。新型毒品一般是指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的毒品,即除传统的阿片类、大麻类、可卡因类以外的其他毒品。
今天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不法分子为逃避法律监管、规避打击,不断研发改进制毒工艺,寻求更多种类非列管化学品用于制毒。不法分子利用迷药类精神药品制成“迷奸水”“听话水”,实施强奸、猥亵等犯罪活动。多地还出现青少年群体滥用“笑气”、依托咪酯等未列管物质的情况,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防范新型毒品危害青少年刻不容缓。一方面,新型毒品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外观形态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例如:“邮票”一眼看过去就是普普通通的贴纸,但它主要成分为麦角酸二乙酰胺(LSD)。LSD是一种从天然的麦角真菌中提取麦角酸,经过化学合成制成的强效致幻剂,只需很小的剂量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致幻感。另一方面,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好奇心强,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法律责任缺乏认识,很容易被不法分子诱骗诱导而掉进新型毒品漩涡。“吸一两次不会上瘾”“免费尝试”“可以减肥”“吸毒时尚”等都是谎言。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只是为了让你上瘾。很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日吸毒将长期想毒、终身戒毒。吸毒不仅损害面容和身体健康,还损害大脑,摧残意志,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保障青少年远离毒品,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首先要预防为本,教育为先。我们要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时时刻刻敲响警钟,继续开展在校学生禁毒专题教育活动和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组织相关宣传志愿活动进社区,提升全民特别是青少年毒品认知和防毒拒毒能力,形成禁毒宣传声势,在全社会营造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
当然,青少年要做好自己的第一责任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鬼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馈赠,即便是熟人也要再三检查确认,前往公共场所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一定要提高识毒、防毒、拒毒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同时要特别重视严打整治,创新管理。虽然我国禁毒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我们千万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禁毒工作仍须久久为功,与不法分子的较量,必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对禁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创新管理手段,完善法律法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