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红色经典IP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今开拍电影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朱光     作者:朱渊 朱光     编辑:陆玮鑫     2023-07-01 12:58 | |

《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开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今天上午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开机。该片根据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郑大圣担任总导演,朱洁静、王佳俊等领衔主演。

主创合影

上海歌舞团三楼排练厅里,一根轨道多个机位,饰演李侠的主演王佳俊一个抬手的姿势被定格多次,随着音乐响起,他和已牺牲的小裁缝跨时空道别的一幕让摄影机后的导演及工作人员动容……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该片根据上海歌舞团同名原创舞剧改编,沪上知名导演郑大圣担任总导演,朱洁静、王佳俊等上海歌舞团知名舞蹈家领衔主演。

探索剧场影院双赢模式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诞生以来,历经四年多的驻巡演,始终热度不减,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及文华大奖,成为代表上海创意、上海制作、上海出品的城市“文化名片”。同名舞剧纪实电影将充分发挥“电波”IP生命力,进一步扩大影响。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舞剧电影的拍摄是新时代舞蹈文艺作品创新突破的一次尝试,将舞蹈艺术与电影镜头的魅力相结合,守正创新,积极拓展‘电波’舞剧IP丰富的可能性,传播上海红色文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拍摄现场

  用电影艺术形式展现舞蹈艺术之美,既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呼唤。歌舞团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电波迷”和观众走近上海红色文化,从而再次回到剧场感受现场演艺的魅力,以探索一个剧场和影院双赢的新模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于今晚迎来500场纪念演出。这部“现象级”舞剧的成功是全体“电波人”努力拼搏的成果,而将其搬上大银幕,则能充分拓展“电波”IP的生命力,进一步提升作品思想内核,传递信仰、信念的力量。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中国首部谍战舞剧,总导演周莉亚、韩真在承载历史厚重感和使命感的同时提炼舞剧核心语言,以创新性的舞蹈语汇刷新了人们对舞剧的想象,完成对这一红色故事的创新性发展。她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大胆创造,在创作“破与立”之间,生长出自己的舞蹈语言。舞剧电影开拍前,作为影片总顾问,两位舞剧导演也对电影制作提供了宝贵建议。

尝试舞台银幕跨界挑战


  舞剧电影拍摄将使用MOCO机器人和伸缩炮360度动作调度,实现超时空的运动表演拍摄,力求完美呈现舞蹈的动人魅力和情节的惊心动魄,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这次舞剧电影的拍摄,在尊重舞剧本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镜头化语言、视听化叙事和蒙太奇表达等电影创作方式进行二度创作,旨在用电影的艺术手法建构起舞剧艺术的独有魅力。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从舞台表演到电影拍摄,对舞蹈演员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跨界挑战。舞剧电影的拍摄,要求演员不仅要精湛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还要将舞台技巧与影视镜头相结合,通过更细腻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交织来传递情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给银幕前的观众。为更快进入角色,演员经历了为期三周的专业表演训练。


  舞剧电影主演,副团长、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说:“郑导对我的要求是忘记舞台表演的状态,从人物本身成长出发,创造全新的角色。”将舞剧拍摄为电影,依然要运用“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艺术总监助理、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也感同身受:“经过数百场的舞台演出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扮演一个角色,每演一次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电影的拍摄,是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激励我再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创造角色,更好地呈现李白烈士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形象。”


开机仪式现场

  据悉,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于今年完成拍摄,计划明年上映与观众见面。英雄事迹、红色故事原本就有着穿越时代依然撼动人心的力量,而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如何用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去讲述它,让更多当代观众走近他们、理解他们,与之共鸣。(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马上评 :向着光 成为光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今天开机并庆祝上演500场。与此同时,中共一大纪念馆门前的一大广场上,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代表作《红旗颂》在爱乐乐团演绎下,揭开“为伟大建党精神奏响颂歌”主题音乐党课的序幕。

  

此前,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杂技剧《战上海》再度登场;舞台剧《觉醒年代》明天结束票已售罄的上海站演出,即将奔赴北京……“七一”之际,“上海出品”舞台剧,集中亮相,点燃信仰之光。

导演郑大圣在现场指导演员

红色文化,是上海文化里的一抹亮色。红色主题创作近年来硕果累累,基于历史传统和艺术规律又有形式创新和主题回旋。生发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舞剧,将以“舞剧电影”的形式三度传播光影交织的信仰的力量。《战上海》的故事,创造了杂技从“节目”到“剧”的形式,具有叙事水准和主题再现能力,令中国杂技界为之一振。各地随之开拓了“杂技剧”这一新门类。移植于山东京剧院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创造性地运用了京剧程式化表演来表现现代战争,且借鉴舞蹈动作表现军事动作。改编自电视剧《觉醒年代》的舞台剧,让观众与革命先辈“近距离”交流,感受百年的历史激荡和光芒映照。

我们从红色作品中汲取力量,奋勇向前。我们向着光,也要成为光。(朱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