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东方IC
郜阳/文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思考?
从如同一张白纸,到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正是长辈的教诲和十数年的寒窗苦读塑造了我们如今的思考力。学习,似乎就是解锁智能的那把钥匙。
我们崇尚智能,向往智能,也利用智能改造世界。人类走过农业革命,迈过工业革命,迎来信息革命,去年底,在集群式和聚变式的科技革命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后来居上,以超出人们预期的速度成为科技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让我们相信,人类的智能最终会创造出人工的智能。
今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约在黄浦江畔拉开帷幕——这是上海连续六次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盛会。因为ChatGPT的横空出世,这届大会注定备受瞩目:我们如何在人工智能的新赛道上冲刺向前?
数十年前,图灵抛出了时代之问“机器能思考吗”,将人工智能从遥远未来步步拉近,奠定了后续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此后,无数计算机科学的先驱开始解构人类智能的形成,希望找到赋予机器智能的蛛丝马迹。解锁智能的那把钥匙,也尝试着打开人工智能的明天——自20世纪80年代起,机器学习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
电影《我,机器人》中有这样一幕,主角与机器人展开激烈辩论,面对“机器人能写出交响乐吗?”“机器人能把画布变成美丽的艺术品吗?”等等一连串的问号,机器人只能反唇相讥:“难道你会?”却道出了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所遇到的瓶颈——它缺少了人类“智能”二字所涵盖的一种迷人特质:创造力。
人类能用诗句写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能在《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传世名画里记录下当时的市井风光和淳朴民风……我们写诗、绘画、谱曲,尽情发挥着创造力去描绘所见所闻所感,这既是智能的意义,也是生活的意义。
如今,人类的创造力正在赋予机器创造力。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和大模型的广泛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然走向成熟,科学家们沿着机器学习的路,探索出了今天的智能创作。人类已体验到会写诗、作画,甚至能够与人类自然流畅对话的机器了。“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这是英国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的一句名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成为人人可拥有的“魔法棒”,将带来一场深刻的生产力变革,也将影响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的后缀是“生成未来”,以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火爆为标志,“生成”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高热关键词,驱动新一轮技术升级与产业重构。未来已来,如何生成?走到第六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努力作答。
过去五年,上海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果——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初创企业圈圈集聚,活跃融通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创新体系,集聚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智能芯片、核心算法等硬核技术取得突破;海纳百川,搭建舞台,吸引全球智慧,人工智能相关人才从2018年10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24.8万人,占全国1/3。
迎接全新智能创作时代的征途,上海同样要学习,学加快发展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学更好发挥超大型智慧城市综合优势,学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学全面展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聪明”的上海,定能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试验场和重要风向标。
生成未来,申城可期!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