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TAG稿件 > 正文

康健园 | 化湿邪,养脾胃,防暑热——梅雨时节话养生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少滨     作者:李少滨     编辑:潘嘉毅     2023-07-08 18:30 | |

梅雨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地区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梅雨时节的特点是湿度高、气温高。此时,我们会面临外有暑湿之邪,内有脾胃虚弱的处境,会出现“湿邪中阻”或“湿热内阻”的情况,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梅雨季节的养生原则:化湿邪,养脾胃,防暑热。

梅雨时节的疾病预防保健

梅雨时节要当心“心脑血管疾病”。梅雨时节空气湿度大,气压不稳,35℃以上,人容易出现暴躁情绪,导致血压不稳定,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此时可以饮用薄荷清心茶:新鲜薄荷100g,清洗干净,温水冲泡,放入适量白砂糖,自然冷却后即可服用。能清凉解暑,服之通体舒坦。

梅雨时节要当心“胃肠道疾病”。梅雨时节酷似蒸笼,高温高湿,暑湿之邪容易阻碍脾胃气机,这时候人体阳气外达,气血更多运行于体表,造成了体内脏腑的虚寒,易出现腹泻及消化不良,看似正常饮食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尽量不吃隔夜餐、不吃生冷、海鲜等物。可以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

梅雨时节要当心“皮肤病”。梅雨时节是皮肤病高发的时节,此时天气温暖潮湿,是真菌繁殖的最佳环境状态,而很多皮肤病的元凶是真菌,预防皮肤真菌感染是梅雨季节的重中之重,需要做好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淋雨或蹚水后要赶紧换掉湿衣服,擦干身体,保持皮肤干燥;洗衣后衣物潮湿不干则不能穿,必要时可用空调的除湿模式或者烘干机、吹风机适当吹干衣物;轮流更换鞋子,鞋柜等家具内可放置一些除湿盒或者干燥剂,用于局部除湿,保持物品干燥,以免发霉进而避免癣病的发生。

梅雨时节还要当心“关节病”。梅雨时节,湿气大最易引起风湿顽疾复发,所以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平时也可以用空调抽湿,待在空调房时,注意关节部位保暖,穿衣要护关节,减少关节部位直吹空调。

梅雨时节的起居养生保健

户外工作人员要注意防高温,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控制户外工作时间;室内人员善用空调,保持室内外适度温差,避免大量进食冷饮;关心年老体弱的市民,防止出现中暑。梅雨时节器物发霉,人体四肢疲软、无精打采,蚊虫的繁殖速度很快,肠道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针对这种潮湿闷热的气候,必须十分注意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也可佩戴防蚊驱虫、芳香辟秽、提神醒脑的中药香囊,以陪伴您度过这个多雨闷热的季节。

梅雨时节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中医说,脾主四肢,脾气把营养物质输布到四肢,而四肢的运动又可以反哺脾胃,所以也可以通过运动来达到健脾胃的目的,所以梅雨节气养生,要注意适当运动,以轻缓、少量为宜。

梅雨时节的祛湿常用方法

中医食疗 梅雨季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减少高脂、高糖、高盐等油腻或辛辣的食物,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茯苓、山药、冬瓜等。

中医穴位按摩、拔罐或艾灸 梅雨季节常按摩、拔罐或艾灸丰隆穴、足三里、中脘穴可以祛湿、增强体质。

中药足浴 梅雨季节寒湿脾虚的人群,可以用佩兰、石菖蒲、藿香、苍术、草豆蔻、草果六味中药各15克,水煎取液,每晚足浴1次。刺激胃经、膀胱经等足部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运动 梅雨季节宜在清晨及傍晚选择适量运动,如八段锦,注意不要过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并适当补充水分。

李少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