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环球 > 正文

耶伦访华释放中美关系哪些信号?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沈丁立     编辑:郁晶陶     2023-07-13 16:18 | |

图说: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图源:东方IC

7月6日至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重申美国无意对华“脱钩”。双方就两国及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彼此关心的经济领域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此举对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耶伦访华释放中美关系哪些信号?双边经贸关系能否实现一定程度的改善?未来跨太平洋关系如何前行?我们请专家为您分析。——编者

复旦大学教授 沈丁立

1 美国正在调整对华经贸政策?

问:从耶伦此次访问来看,传递出哪些信息?

答:尽管耶伦在就职听证会上曾表态对华采取强硬立场,但她对待中美经贸关系的态度总体表现务实,是当前拜登政府中少有的对华稳健派。耶伦坚持认为美国应该采取“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两国关系,不赞同对华“切割”的做法,被普遍认为是比较理性的政治人物。

当前中美关系正遭遇严峻困难和挑战。自从特朗普政府一些高官提出对华“脱钩”以来,美国朝野一些势力试图鼓吹在高科技领域全面与中国“脱钩断链”。这种缺乏远见的情绪,给两国处理经贸关系带来相当消极的后果,而且还扩散到双边关系的其他方面,给美国相关企业和部门带来了许多困扰。

中国是美国的主要外部市场,如果美国与中国“脱钩断链”,将严重冲击大量美国高科技企业与中国的正常往来,大量减少其营收,并迫使美国政府走上它曾经极力反对的补贴之路。此外,美国政府还寻求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体系中“封堵”中国,裂解本已十分成熟的全球化体系。

美国政界部分人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国已然发展壮大的现实。无论从中国的自然条件还是从中国现阶段已经取得的重大创新能力来看,美国采取所谓的“断链脱钩”之举并不能成功地在中长期阻碍中国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已充分表明,美国与任何其他势力过去围堵中国的尝试,无疑都是失败的。如果美国再次做出不智之举,至多只是给中国发展增添局部困难,但同时将激励中国进行更多科技创新努力,并进而实现目标。

与此同时,美国试图构建全球围堵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同盟,更是难上加难。不仅美国政府控制本国高科技实体与中国“脱钩”的意图正面对各种抵制,它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提出的配合要求也正受到各种冷遇。在今年举行的七国集团(G7)广岛峰会上,法德等国就明确提出了反对与中国“脱钩”。

面对这些情况,美国也在顺应国内外反馈,逐步调整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口号,逐步调整到更加理性务实的对华经贸政策。从美国上一届政府曾经提出的对华“脱钩”,到这一次耶伦在北京会谈时提出的产业链“多元化”,就反映出这种理性回归的趋势。

这一趋势不仅显示出美国愿意发展与中国“更加正常”的关系,更反映了这样的现实——除此之外,美国没有其他更优选择。

2 产业链“多元化”实质是什么?

问:耶伦对华释放出较为积极的信号,出于哪些目的?

答:耶伦在北京期间受到了中国方面的重视和友好接待,用她自己在结束行程前在美驻华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言,她同中国官员的会晤是“直接、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

但这不表明耶伦的北京之行逆转了中美关系多年来持续下沉的方向。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都坚定地认为当今世界上只有中国“既有能力也有意图”挑战美国领导下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毫无疑问,这是当下美国的国家共识。

耶伦访华期间所表示的中美产业链关系要“多元化”而非彻底“断链”,指的是双方之间的整体经贸供需关系。

中美全面“脱钩”不仅不可能,而且对美国十分有害。美国财长耶伦以及最近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释放出这种比较积极的信息,有着多种目的。其一,是统一美国以及西方内部的政策导向,不说过激的话,不做做不到的事。其二,在目前俄乌冲突僵持不下的局面下,先管控好同中国的关系。其三,美国逐步进入大选季,拜登方面还需要通过稳定与中国的关系来助推选情。其四,在将中美关系纳入到美国宣称的管控“围栏”的同时,争取逐步削弱中国的高科技竞争力,并削弱中国经贸的整体实力。

换言之,耶伦的目的是以更加“理性”的方式,争取与中方达成共建双边关系“围栏”的共识。美方确认不谋求全面“脱钩”,希望能以此换取中方在若干其他领域,譬如气候变化与贸易平衡的合作。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认为当今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于部分制度设计(虽然美国不会公开承认这一点),以及在这种制度下并且在一个广袤市场中的快速技术升级。

出于美国的“自信”,美国不会恭维中国的制度,但美国在与中国竞争出现落伍之时,也会仿效中国的制度(譬如研发补贴)。美国更为担忧的是,一旦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在高端芯片与人工智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那么美国目前具有的一些技术优势将会迅速失去,这是其不可承受之重。

因此,耶伦所说的关于美中产业链关系的“多元化”,实质有两方面:第一,美国仍将继续推行中美高科技领域“脱钩”。第二,在中低科技领域,美国方面将鼓励不再对华投资,并积极推行“中国+”的策略。后面这种做法,无论是称为保持产业链的“韧性”,还是“去风险”,或是“多元化”,其实质与后果是一致的。

3 中美出现短暂止损机遇窗口

问:未来中美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如何?

答:无论如何,耶伦来中国总比不来好,来了就有更多的机会直面沟通。有了沟通,就有更多的可能将产业依赖“去风险”降温为“多元化”,而言辞的温和化也是一种善意,有利于双方的良性互动,并进而营造更多互利合作的可能。

最近,中美两国高官频繁互动。5月,王毅主任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8个多小时,商务部长王文涛在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商务部长会议期间,也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了会谈。6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访。本月,继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来访之后,美国总统气候变化特使、前国务卿克里也即将抵华。这些会谈有利于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去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取得的合作共识。

在今年10月美国在旧金山主办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之前,中美双方高层互访还将陆续成行,历经多年两国关系之“跌跌不休”,可望出现一个至少短暂止损的机遇窗口。

鉴于内政外交需求,中美目前都有稳定双边关系的较强动力。对于美国,拜登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就将迎来大选,他需要拿出两方面的成绩:一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帮助乌克兰取得更加明显的突破,二是在竭力围堵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不使对华关系失速脱轨,如果双边关系保持稳定,那还可能有助美国经济取得改善。

中美之间,中国不主动采取直接有损美国以及中美关系的做法。中国不怕来自美国的压力,正日益具备与美国周旋的竞争力。

然而,中国不希望与美国发生消极竞争甚至对抗,愿意与美方通过对话消除分歧,增进合作。中国过去这么做,现在与拜登政府也是这么做。美国尊重中国,中国还之以礼;美国施压中国,中国则将把压力奉还。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在对华关系上似乎找到了一些门道,是有进步的。但它执意选择性地封堵中国,这是中美关系目前仍然面临的阻碍。

耶伦来访只是短暂地调整了美方对华相处的一些姿态,这种调整甚至算不上美国整体性的策略变化,对此人们要有清醒认识。中美结构性矛盾重重,还不时衍生出足以抵消类似耶伦来访的积极成果的突发性事件。两国关系要稳下来、好起来,亟须恢复与建立信任和危机管控机制。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