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黄河》奔流不息,殷承宗用钢琴说出中国人的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江妍     2023-07-20 13:01 | |


  他改编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咆哮”于世界舞台……他就是久负盛名的传奇钢琴家殷承宗。

  今晚,这位出生于鼓浪屿、凭借热爱走过人生沟壑的钢琴家,将登上2023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的舞台,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再度为观众奏响《黄河》。演出前,82岁的殷承宗接受了新民晚报记者的采访。

  一件带有中国刺绣的藏青色棉麻衬衫,一双舒适合脚的休闲鞋,殷承宗坐定于一众记者前,笑容和蔼、言语可亲。说起音乐,老人精神矍铄,眼中闪烁亮色。

  话题总绕不开《黄河》,他感慨这部作品的创作陪伴其一生,初心不过是想“怎样用钢琴说出中国人的故事”。回顾《黄河》创作过程,是走入群众、走入人民的过程,殷承宗说:“我们特地去探访黄河,从瀑布一路走到延安,带着行李,一路听了很多故事、看到很多生活景象……”《黄河》能传世,出乎殷承宗的意料,但若要追溯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得归功于创作思想:“乐器和技法都只是形式,最重要的还是音乐。”至今五大洲约有50多个国家在播放《黄河》。让殷承宗印象深刻的是《参考消息》的一篇报道——澳洲有一个观众听到《黄河》非常振奋,听到了鼓舞和力量。

图说:殷承宗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始终坚持钢琴要“说”中国话的殷承宗曾提出要创立中国钢琴学派。在他看来,创立学派就要有根,而中国钢琴学派的根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学了很多古曲、京戏,其实《黄河》里面有很多手法,用的是民族语言,包括很多京剧的元素。”殷承宗说,“因此,中国的钢琴学派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才能有自己的学派,真正的中国学派。”

  钢琴于殷承宗既是热爱也是信仰,人生最低谷时,他也从未放弃。最艰难的时候,4年没有登台,等到可以再次演出,他短短两周就练好了两首协奏曲。周围人都讶异,却不知殷承宗在这4年里,白天学习,晚上就偷偷跑到梆子团去练琴。

  当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上苏联专家的课、准备比赛,殷承宗一个周末可以练12到14小时琴,于是学会了一心多用:一边看书、一边练琴,脚下还能踩着洗被子。现在年纪大了,练不了这么多,但每天4到5个小时还是要保证。他笑说:“年纪越大越得练,抗衰老,否则就退化得很快。”

图说:殷承宗和黄屹在排练中沟通

  早在20世纪60年代,殷承宗和上海交响乐团就有过合作。回到如今簇新的音乐厅,当初合作的默契和熟悉感再度涌来,他说:“上海交响乐团是国内最好的乐团(之一),当初我比赛回来,就和黄贻钧带领的上交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过。20世纪80年代,我来上海就和上交连演了6场,甚至有几年,每年都会来。”

  今晚,执棒《黄河》的是青年指挥家黄屹。同年轻指挥及演奏家合作,殷承宗会细细分析《黄河》内涵。《黄河》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经过了很多次的讨论。但最让殷承宗怀念和激动的是《黄河》第二乐章里加了国歌。他说:“最早演《黄河》时,中国还很穷,我们创作时想着中国要‘站起来’,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已经‘站起来’了,所以演奏时感觉会不一样,情感处理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如今,殷承宗回到故乡鼓浪屿定居,他将事业重心转移到音乐教育,希望为中国钢琴事业出一份力。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