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明松     编辑:吴旭颖     2023-08-20 16:08 | |


谈及“教养”,大多会想到家学渊源、幼承庭训之类。教养本来就是养成教育,在自幼及长耳濡目染的过程里,慢慢习得和内化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狭义地说,教养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它还涉及更广泛的文理知识和艺术才能的积累。所谓琴棋书画、吟诗唱词、长物风雅是也。古人讲积学储宝厚积薄发。亦即,“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在的素质的外显,即是一种独特气质。

上海书展上的艺术随笔《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书名里的两个关键词:“读图时代”和“视觉教养”,颇值得玩味。读图时代之说,据说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图像类出版物风起云涌之际。与“读字”出版物相区隔,读图成为传播领域媒介载体的重要样式和潮流。其实,读图时代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人类在文字发明之前,就是通过图像来表意。中国的象形文字更是可以上溯到这样的源头。而自摄影发明以来,整个现代传播的历史,就是图像滥觞的历史。在这个图像泛化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过度地依赖于现代技术,一如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的时代”。

在当下数字化语境里,一方面我们时时遁入图像泛滥的迷宫,我们被技术工具捆绑——据调查,当今社会获得信息的渠道有七成来自图像,正如手机和视频,“主宰”了日常生活甚至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退化”的同时,仍然有着“把握”世界的努力和愿景。由此,“视觉教养”的重塑,在这个“读图时代”就显得格外必要,尤其是关乎艺术的视觉教养,是关乎真善美的视觉教养。

在我看来,这个视觉教养的养成,有着精神性追求和具体方法论的两个面向。一则在于教养的立足点,乃是观照事物、洞察人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提高去伪存真的能力,亦即据以德、依与仁、游于艺。二则在于学习艺术知识的途径并不止于纸质出版物及其静态图像,而是拓展到更广泛的影像、网络多媒体等数字技术构建,在博物馆、美术馆等城市美学空间里构建的多元复合的“大视觉”阅读。在这个立体的、互动的视觉阅读过程中,通过对图像意义的认知与阐发,不断“链接”、丰富和拓展阅读主体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由点及面、由面及体,在“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进阶中完成视觉阅读境界的升华。从视觉表象的“见”到心灵意象的“见”,唯其这样,所谓“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自是题中之义,“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徐明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