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扇,学名蒲扇,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陪伴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几十年。
“芭蕉扇凉风,扇夏不扇冬,若要问我借,待到腊月中。”芭蕉扇,学名蒲扇,崇明人干脆就叫它芭蕉。它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陪伴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几十年,可谓形影不离。
婴幼儿的时候,是母亲用芭蕉为我们驱蚊散热,长大了,自己用芭蕉为自己驱蚊散热。白天,炙热的太阳把响了(蝉)烤得“吱吱”直叫,我们常在树荫下、门口头、弄堂里扇芭蕉。入夜,纺织娘为我们送来了优美的“吱耷、啊耷……”的织布声,我们在场心上搭了铺板床,躲在蚊帐内,不停地为自己扇着芭蕉,直至手酸了,有几丝凉意了,芭蕉不知不觉跌落了,人也慢慢进入梦乡了……
待自己有了孩子,夏天就为孩子扇芭蕉。我们的前辈们,大概就是这样一代代地轮回着。那时候,奶奶、阿姨们也总是手拿芭蕉,坐着矮凳,聚集在阴凉处谈天说地,家长里短地说个不停,有的还忘记了镬子里烧着饭,赶紧回家,发现饭烧焦了,自责不已。施家好婆不知什么事受了委屈,拿着芭蕉,时而指指点点,时而拍拍大腿,指东骂西,指桑骂槐。邻家阿哥悄悄地说,施家好婆又在骂海骂了,她俨然把芭蕉当成了道具。那个时候有的人家数十成百只地散养鸭子,就是晚上宿棚,白天散放,到处觅食吃,生的鸭蛋,用现在话讲,叫作家户蛋,觅都觅不到。这种养鸭的方式,称为养潮鸭。主人赶鸭的时候,掮一根长竹竿,竹竿头上吊一把破芭蕉,主人一声吆喝,竹竿指到哪里,鸭群就被赶到哪里。芭蕉扇的妙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上学的时候,外来户人家的子女,有的女孩带了团扇,有的男孩带了折扇,用于课间扇凉风,惹得我们净农户人家的孩子羡慕不已。班主任老师在讲到扇子的时候,问,中国有哪三把扇子最有名?那时候课外读物少,很少看得到闲书,你一言我一语,七拼八凑,总算凑齐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诸葛亮的羽扇;济公的破蒲扇。
有一段时间,农村缺柴烧,供销社采购了一些煤屑供应农户,好多人家燃起了煤球炉子。有一年冬天,邻居家小囝向我家借芭蕉扇。问其派啥用场,说是给煤球炉子点火扇风。啊呀,我小喊底背诵的那首冬天里没人借芭蕉扇的顺口溜一下子被颠覆了。那个时候,我以为,芭蕉扇是用棕榈树叶做的。经过多年观察和仔细研究,才知道芭蕉扇不是棕榈叶做的,棕榈叶叶质硬、豁口深,做不了芭蕉扇。我们用的芭蕉是南方的蒲葵叶做的。
如今,电风扇、空调进入寻常百姓家。走在大街上,小姑娘、老太太们还会手握迷你电风扇,芭蕉扇被人们逐渐淡忘了。(黄汉亮)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