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体育之育|这周六,让他们荡起双桨!这群中学生是如何被拉进上艇朋友圈的?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雷     作者:金雷     编辑:江妍     2023-09-14 09:29 | |

  

  第三届上海赛艇公开赛周六开桨,今年的比赛有一个新看点——首次设立青少年表演赛项目。周六下午,来自上海中学、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等五所学校的赛艇队,将以男子四人艇和混合四人艇的形式,在苏州河上进行500米冲刺赛。比赛的胜负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更想知道,这群中学生为什么爱玩赛艇,他们又是如何被拉进上艇朋友圈的?


我爱赛艇


  上海中学赛艇队,是为上艇的青少年表演项目特地组队的。男篮、女排、足球,这些项目上中建有校队,有整体的训练和比赛计划,赛艇是学校发起大家报名组队,通知一出来,60多名同学报名,筛选后,由国际部高中的十几名学生,组成现在这支上中赛艇队。

图说:上海中学赛艇队水上训练

  薛雅文先后在新艇和德英乐两家赛艇俱乐部训练,她一直觉得俱乐部和学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朋友圈,没想到,有一天能把心爱的赛艇与上中结合起来,“得知能代表自己的学校参加上艇比赛,可以和喜爱赛艇的同学一起训练,特别兴奋。”

  头戴白色棒球帽,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薛雅文给人感觉很运动,也蛮有想法。姑娘练过不少项目,像足球,排球,她理解,赛艇是唯一一项背向终点的运动,比赛结束前运动员是看不到终点的,因此团队的合作、信任非常重要。

  “拿我们的四人艇来说,每一个位置都有自己的职责。4号位负责把握航向,2号位和3号位负责输出动力,1号位是唯一能往后看的人,面对一览无余的河道,他要判断船有没有走直,然后提醒4号位打舵来调整方向。当你和队友的桨力合在一起的时候,船划起来特别舒服,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气,船驶得非常快,也很飘。”

图说:上海中学赛艇队 受访人供图

  其实,下水训练的时候,并不像孩子们描述得那么精准,从容,反倒充满了惊吓,也满载欢乐。4号位的吕昭丞说:“刚开始打舵,总要朝岸边偏,整条艇上都是叫喊声‘快停下,停下’,然后我们就撞上了岸。”


有归属感


  平和学校的赛艇队2018年就组建了。五年来,从最初的十几位队员发展到现在高中、初中、小学各年龄段梯队,逾百人次参与,曾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比赛奖项。

  校赛艇队主教练姜大欢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曾代表浙江队赢得全国赛艇锦标赛男子八人艇冠军。每周五,他带队去距离学校20分钟车程的申迪城市赛艇中心进行训练,其他时间队员们在学校划船机上完成核心力量和专项训练等内容。姜大欢介绍,小队员先从四人艇开始练习,根据他们进步的情况,逐渐转到双人艇、单人艇。刚开始,有些学生去训练基地还带着电脑,打算训练之余做点作业,结果训练完累得上车就睡着了。后来孩子们说,赛艇训练最开心的是两个时候——上艇时很兴奋,下艇时也很开心,因为终于不用再练了。

图说:学生们在训练中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这次准备上艇的青少年表演赛,平和学校很重视。姜大欢说:“我们先看队员出勤的记录就是训练的频率,再综合个人的技术和专项能力来筛选。赛前,队里还安排一次专项测试赛。”

  每个周末,上海中学赛艇队在东方绿舟的水上训练基地操练。给孩子们配的教练团队都是大牌。队伍由徐汇区少体校赛艇教练、水上项目教研组长、上海市十佳教练员钱英豪带教,东京奥运会女子8人单桨铜牌得主徐菲也会来看赛艇队训练,跟小队员们讲解技术,分享比赛心得。

  队员们都特别感谢学校在背后的支持。薛雅文说:“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赛艇校队了。我们其实挺感动的,赛艇是运动中最不容易提供场地的,就算这样,学校和老师仍想方设法联系了场地和教练,还保证每周一到两次的训练量,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在校队训练,让薛雅文们有种家一般的归属感:“在俱乐部时队友不固定,人也多,而校队就十几个同学,是更有凝聚力的一支团队。大家一起其乐融融地干一件事,特别好。”

图说:上海中学赛艇队队员们手上的老茧和伤疤 受访人供图

  上海中学冯志刚校长说:“我们鼓励学生们朝着各个方向发展,整个社会也是呵护、鼓励他们去展示个性和才艺,成长为有想法、有水平、有能力的人。”(新民晚报记者 金雷)


场外音|拓展


  这个周六,小赛艇手们就要在苏州河上,完成人生的首场上艇比赛了。少年编织的梦想,即将在家门口实现。

  第一次接触赛艇时,刘家鸣还小,小家伙骑在爸爸肩头,看到了叶叶扁舟从河上划过的风景。“虽然那时还不太懂,但觉得船上的哥哥、姐姐划得很优美,整个场景也很壮观。”如今,刘家鸣已经是平和学校赛艇队的一员,他还在今年5月的南京水上运动节上,与小伙伴一起拿到四人艇的冠军,可以说是有比赛经验的选手了。他说:“我觉得赛艇其实是一种很燃的场合,大家都非常想赢,大家也非常喜欢这项运动。”

图说:教练指导学生练习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上艇的创办,让上海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这座城市的赛艇比赛,也把赛艇精神、赛艇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类似刘家鸣这样的少年,在申城的每个校园里都渐渐多了起来,曾经小众的赛艇运动,参与人群正逐渐向普通市民、青少年拓展。孩子们享受体育运动的同时,从中获得成长,感受城市精神。而这,恰恰就是上艇为上海这座城市留下的关于未来的礼物。(金雷)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