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
郜阳/文
谁也没想到,夏末初秋能与酱香拿铁掰掰手腕的,会是再普通不过的酸梅汤。
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酸梅汤的购买体验,“花十元去中药房配酸梅汤”的话题登上各大平台热搜,主打就是一个健康卫生。
上海的龙华、曙光、岳阳、市中医等中医院的营养科明显感觉到,门诊问酸梅汤的人多了。医生们有点诧异,这款适合盛夏的茶饮怎会在秋季蹿升为“顶流养生饮品”?
从保温杯里加枸杞,再到走进中医院或中药房配酸梅汤,中医文化正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接受。上千年的底蕴以另一种方式被挖掘,养生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
“食药同源”,看起来是这波“中药版酸梅汤”的爆火源头,以前还算小众的中药调理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年轻人爱上养生,养生的方法却是中药奶茶、中药酸梅汤,甚至还有中药糕点、中药牛肉面……《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至35岁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7%。
不过,就从酸梅汤来说,年轻人在市面上买的酸梅汤,和医院配制的酸梅汤不一样。加上每个人体质不同,还要判别有无禁忌症,医生开具的处方也不一样——换句话说,去医院很多人是开不出酸梅汤的。还有,“是药三分毒”,没有医生的处方随便喝,恐怕并不会带来健康。
说到底,中药酸梅汤体现的还是年轻人的健康焦虑。或许当年轻人的养生不再掺杂“社交”等其他因素,所追寻的健康才更有意义。
对了,这个季节已经不适合喝酸梅汤,建议试试银耳莲子汤、银花沙参茶或是桑菊饮吧。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