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我们的节日 | 中秋,不知秋思落谁家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韩可胜     编辑:史佳林     2023-09-29 15:40 | |


中秋节是汉文化圈共同的节日。那一轮圆月,是炎黄子孙的同心圆。

  

在传统佳节中,中秋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中秋,顾名思义就是秋季的中间。但是从纯科学的角度来说,秋季的正中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那一刻,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把秋季分成了前后相等的两半。事实上,周朝的祭月也确实在秋分。但是八月十五的那一轮明月,终于以它纯洁的光辉征服了所有的人。至少在汉代,农历八月十五,以祭月、拜月为中心的中秋节就普及了;到了唐代,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对月怀远,思念亲人,就成了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宋代之后,全民参与,中秋节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月亮,毫无疑问,是中秋的主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距离我们较近的星体,有太阳也有月亮,两者不可或缺。但如果要强行比较一下,太阳可能重要得多。没有太阳的光辉,地球将失去一切生命,月亮也会失去光彩。中国人讴歌太阳的光辉,赞美太阳普照大地,却把一腔深情送给了月亮。以月亮为主角的节日有元宵(元夕),有七夕(秋夕),有中秋(月夕),还有“除夕”——“夕”从字形上看,就是月亮出来一半的意思。中国人对月亮如此热爱,甚至有学者把华夏民族称为“月亮民族”,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中秋的习俗也跟月亮有关,除了祭月、赏月外,赏桂花、饮桂花酒也跟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关。就连吃的也叫月饼——香甜的月饼,而不是美丽的嫦娥,才是我儿时盼望中秋节唯一的理由。

既有浪漫主义情怀,洋溢着中国人特有的诗情画意;又有现实主义关怀,充满着中国人心中的伦理家国。中秋文化在诗词之中最能体现出来。每个节日都有诗词名篇。有趣的是,写中秋节的佳作名篇,超过了其他节日之和,中秋节也由此成为了最有诗意的节日。唐宋几乎所有的顶尖诗人都参与了中秋诗词的创作“大赛”,蔚为壮观。

先说唐朝,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王维“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白居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个锦心绣口,流芳百世。这些还不是最著名的,唐朝写中秋最著名的诗歌当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代名相张九龄的代表作,其壮阔瑰丽,妥妥的大唐气象,是中秋文化内涵的最好表达——月儿圆,人团圆。如果说七夕是异性之间的思念,那中秋就是亲人之间的牵挂,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中秋那一轮明月,让无数人魂牵梦绕,不再觉得天各一方。

到了宋代,中秋诗词的桂冠属于苏轼,他写了很多中秋佳作。“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为他夺得中秋诗词之冠的还是那首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作一出,堪称绝唱。然而诗人总能别开生面,论壮阔,南宋词人张孝祥“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堪称一篇《赤壁赋》。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通篇都是科学追问,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唐宋之后,写中秋的诗词,不断有佳作涌现,清代诗人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深得中秋之韵。

不仅仅是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汉文化圈共同的节日。那一轮圆月,是炎黄子孙的同心圆。‍‍(韩可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