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探秘境 品松阳”征文、摄影大赛启动以来,夜光杯收到很多读者投稿参赛。今起择优刊登十日谈一组,请读者讲述他们心目中“江南最后的秘境”——浙江松阳。
从松阳城区启程,驱车五十多公里,便是李坑村。
作为毗邻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箬寮原始林景区的村落,李坑素有“生态旅游之村”“绿色氧吧”的美誉。漫步在古朴的村道,仰头是两山葱郁,排闼送青;道边木栏下,溪水清灵迸溅、凉意扑面。微雨后的李坑,于群山间笼上一层蒙蒙水汽,云烟氤氲,仿若未出阁的二八少女,青涩而恬静。
村里建筑大都是老屋,经过村民的改建、翻修,崭新的民宿、农家乐沿村道而立,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宿一条街”。灰墙、红瓦、竹棂、木扉,一砖一瓦,沉淀的是岁月,流转的是光阴,在袅袅炊烟里刻下生活的印记,焕发出新的生机。“隐舍”“箬寮花开”“箬云山居”……诗和美的清逸书写在招牌上,也写在漫山遍野盈盈的绿中,写在每一个李坑人的心里。
见到民宿主人周大贵的时候,他正忙着打扫房间。房间不大,不过二十平方米,床单整洁,地板干净,推窗便是一片竹林。这样的房间,客栈里还有十来个,配有独立卫生间,可同时入住二十余人。作为村里第一批开民宿的人,周大贵从2005年开始创业,从起初一间破旧的小木屋农家乐,到如今的三层客栈,说起其中经历,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以前我们农家乐开出来只有五个房间,那时候条件很差,(独立)卫生间都没有。现在我们设备什么的都提升了很多,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多。”
山间民宿
生活底气足了,乡野的烟火气也旺了。笋干、豆腐、土豆饼……家常菜的取材来自密林和田地,辅以自种自制的茶叶、干菜和萝卜干,经水火“淬炼”,汇一桌玲珑,咸香适口,叫人下箸频频;更不消说那山间散漫的鸡鸭,肉质紧实,久烹不散,撒一把滋补的红枣和菌菇,勾得汤汁鲜甜醇美,入口及喉,回味悠长、齿颊留香。
酒足饭饱,来一杯农家自产的绿茶。茶水的微热和清香通透五脏,伴随一口长吁,扫清浊秽,神清气爽。在李坑,每一户都有自家的茶田。村子利用高海拔的地理优势,培育七十余亩有机茶园,引导六十多户农户加入种植队伍。来到村民周泮珠的四亩茶田里,眼光巡处,茶树长势茁壮,苍翠的叶,嫩绿的芽,水珠倚着尖尖,映着满天霞光。
高山茶园
“我们这边山高,空气好,茶叶也很好,虫药都不打的。销量也不愁,每天都有很多老板到我们村里收茶叶的。”说起自家的茶,周泮珠眼中闪亮。一双巧手穿梭在绿枝丛中,采撷的不只是茶芽,更是生活的幸福和希望。
周泮珠采茶
从农舍到民宿,从农村到景区,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看着“山鸡”成长为“金凤凰”,村干部周李升倍感欣喜,也对李坑村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以村集体的名义,到长三角地区与其他旅行社进行合作。怎么在现有基础上再整治、如何把外地的客人留下来,这是我们下一步的规划。”
清风桃源引,白雨润江南。这几年,李坑村陆续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省首批19个乡村旅游点之一、省3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实现了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未来,村子还将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产业融合等方面开展交流,搭上引智顺风车,为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刻下独有的“李坑印记”。
(李茂清)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