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灯花 | 为老服务,请勿“老”不离嘴

来源:     作者:哲 俊     编辑:史佳林     2023-10-18 16:57 | |

童心未泯、老骥伏枥、精神矍铄、白发红颜、老当益壮、鹤发童颜、宝刀未老、返老还童……都是赞美老年人的词语,用其中任何一个词称赞老人,都会受到欢迎。但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也。

日前见到一位老教授,他在学术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单位向他发来了贺信。这原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老教授并不领情,向我倒苦水,对贺信多有不恭。为何?只为这封贺信上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太高了:短短的一封贺信,“老”字出现了三四十次,看了都嫌烦。

好心却没办好事,问题出在没有摸准老人的心态上。

老年人,尤其是有一技之长、尚能发挥余热的老人,虽然生理年纪大了,但工作的激情和活力仍在,年龄不能限制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对很多专家、行业资深人士来说,七八十岁或八九十岁仍在工作都是很平常的事,你看,水稻专家袁隆平八九十岁仍在稻田里奔走,肝病专家吴孟超九十岁高龄仍上手术台,上海交大原校长、中国无人机之父范绪箕100岁时仍在辅导学生,还在坚持做创新性研究。

阅历、经验、成就、知识都可以成为老人自信的资本;而随着生理功能的退化,客观年纪的存在也造成老人产生不愿提起的心理,这是老人心理脆弱的一面。所以,在为老服务时,要兼顾到老人的心理,在尊重老人的同时,也应适当表达,不要“老”字不离嘴。做子女的和做老年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注意。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向大家提个醒。(哲  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