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特稿|龙门谣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姚丽萍     作者:姚丽萍     编辑:曹博文     2023-10-21 10:16 | |


  

“落雨了,打烊了,小巴辣子开会了。来来来,听故事,龙门邨里故事多。龙门书院历史久,上海之源有西门,海派文化龙门邨……”

快重阳了,申城裹着桂花香,百年龙门邨,还是从前的味道,却又有很多不同,城市更新进程中,身处老城厢,龙门邨,故事多。

这首《龙门谣》,正是一群年轻人,从80后到10后,献给龙门邨的重阳礼物,赓续城市文脉,有乡愁记忆,更有青春智慧与力量。

时光弄堂

80后李一琦,一名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之一是“熊掌咖啡”。今年,在龙门邨,他设计了“时光弄堂”。

“时光弄堂”,想回答一个问题:龙门邨,从哪里来,又将向哪里去?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到龙门邨去看看。

文庙正在大修,中华路文庙路路口,街角墙上,一幅街区地图,标注了龙门邨的方位。文庙东南方,尚文路133弄,大拱门上,三个繁体大字:龙门邨。

图说:龙门邨 周馨摄(下同)

看看黄浦地方志,就知道,龙门邨,是吾园、龙门书院、龙门师范和江苏省立中学上海中学的旧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经历晚清、民国两个历史时期陆续建成,人称“缩微的万国居民建筑群”。

今天,走进龙门邨,依然可以看见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和中国江南民居。1999年,龙门邨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在黄浦老城厢,数数龙门邨的左邻右舍,文庙、豫园、小桃园清真寺……个个大名鼎鼎,很多年里,龙门邨似乎籍籍无名,真的是大隐隐于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当申城完成了历时30年的大规模成片旧改,蓬莱路、梦花街、先棉祠街……老旧街区告别往日喧嚣,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忽然发现,西门老城厢,距离文庙不远,还有一个龙门邨,气质很特别,有烟火气,更有书卷气,恰如沪语童谣所唱——“龙门邨,有腔调,万国民居有米道。一路往里走,门头一道又一道。咏庐、仁庐、松庐、草庐、方庐……上海最深最长的弄堂来此地。”

龙门邨,弄堂,究竟有多深有多长,看看“时光弄堂”就知道了。

今年9月,龙门邨“时光弄堂”摄影展来啦。龙门邨2号,居民王先生的家。这天,他走出家门,来看看弄堂里特别的摄影展。怎么特别呢?头一样,装置很特别。主弄堂两侧,一排排竹架,弯成弧形,人从下面走过,真的感觉天似穹庐,舒服!那些照片,听说有个奇特的名字,叫“菲林片”,是用了特别的冲洗技术,远看就像未冲洗过的胶卷底片,近看,彩色的人像、景物栩栩如生;一根根银色丝线,一头系着竹架,一头系着照片,阳光洒过,光影摇曳,好似波光粼粼。

近百张老照片,一张张看过来,王先生忽然看见了一位老人家,天哪,那不是爸爸吗!老照片上,弄堂花坛旁,有人在侍弄花草;花坛旁,藤椅上,坐着爸爸,他侧脸看花坛,笑意盈盈。

这张照片,王先生从未见过。那是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那一年,王先生远在非洲工作。一天午后,天气好,爸爸在弄堂里晒太阳,恰好,居委会的一位业余摄影师在拍弄堂风景,照片,就留在了居委会。

如果爸爸还在,今年该是105岁了。偶遇老照片,看见旧时弄堂的寻常刹那,王先生落泪了。他赶紧去居委会找到龙门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鹰,说,黄书记,等展览结束了,阿拉留下这张照片吧,传给儿子、孙子,一代代传下去。

“时光弄堂”,让人哭,也让人笑。弄堂里,“七仙女”,身披彩色丝巾,齐刷刷走过来,神采飞扬,就像模特走台步。那年“三八”节,居委会搞活动,弄堂里的老姐们都来了,嘻嘻哈哈好热闹,有人提议,拍张照片吧,就有了这张“七仙女”。今年69岁的杨根妹,就是其中一位。如今,不少老邻居都搬走了,她还在龙门邨。“时光弄堂”里,她一眼就看见了当年的自己,哎呀,多少年过去了,看看,都老了吧。

“不老不老,还是老样子呢!”邻居们七嘴八舌都来凑热闹。

“时光弄堂”里,有欢声笑语,有感动感慨。设计师李一琦时常想,设计一样东西,保留漫长时光里生生不息的家园记忆,这样的设计,就是有意思、有意义的——这,也是一名设计师跟龙门邨的缘分吧。

桂花香里

在龙门邨,哪里的桂花香最浓郁?96号,龙门邨居委会。

午休时间,推开96号黑漆大门,进了院子,静悄悄地,一株大桂树,足有六七米高,开枝散叶,都快重阳了,桂花依然开得灿烂,满院花香。桂树对面,是同样高大的夹竹桃,满树粉花,十分明媚。

走过院子,就是居委会办公室,门开着,几个年轻人,正在午饭。古朴的院子、年轻的面孔,反差鲜明。

图说:龙门邨内充满生活气息

龙门邨里有一群年轻的“小巷总理”,从85后到90后,9人团队,年轻化、专业化,很典型。龙门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鹰和居委会副主任俞琳,都是85后,生在老西门,长在老西门,大学毕业后,无论是旅游管理专业还是国际经贸专业,殊途同归,大家都在龙门邨做起了“小巷总理”。

龙门邨迎来了年轻人,年轻的“小巷总理”们也迎来了新课题:龙门新治理,美好老城厢。

龙门要有新治理,“小巷总理”们就要先了解“老土地”。居民们,一个个去结识,起码,弄堂里遇见了,要知道姓甚名谁。关键,美好老城厢的新治理,更要发动“年轻力”。

如今,时尚设计师要在龙门邨做“时光弄堂”,上百张老照片,哪里找?“居委会的《照片档案》,老照片,要多少有多少!”黄鹰答应得爽快,实在是因为有家底。

你瞧瞧,龙门邨居委会办公室书柜上,《照片档案》排排站,但凡最近40年里的“龙门邨大事”,档案里都能找到,那几乎就是龙门邨弄堂生活的编年史。“时光弄堂”,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时尚向经典致敬,让老照片派上新用场,很好很青春!

在龙门邨,用时尚的“年轻力”保留家园记忆,不只“时光弄堂”,还有citywalk和“我在老城厢‘修’建筑”。

这几年,老西门街道在做龙门邨历史文化研究,即便疫情期间的暑假,citywalk也不停步。一群中学生线上“云游”龙门邨,看万国民居,聆听“凝固音乐”。“云游”之后,学生们尝试建模还原那些石库门民居,探秘历史建筑,感受文化与科技的魅力。

几年中,龙门邨也见证了“我在老城厢‘修’建筑”的实践和进步,从抽象的概念到独栋3D建筑塑造再到整体沙盘,参与的中学生从一所到七所,建筑设计专业机构也从一家到多家。

未来,“我在老城厢‘修’建筑”项目,围绕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与发展,活动形式会更丰富,深度挖掘老城厢的文化学与社会学意义。这当中,会有多少“年轻力”迸发,就像龙门邨里满树灿烂的桂花香,生机勃勃!这种精气神,《龙门谣》怎么唱的?对了,就是——“龙门邨,有腔调,万国民居有米道。”

五个萌娃

《龙门谣》,一群年轻人献给龙门邨的重阳礼物,这当中,5个萌娃,功不可没。

一个9岁的小姑娘,吹唢呐、写书法、练舞蹈,到底有多么旺盛的精力?看看裴岚楹就知道了。小裴同学的书法,练习了好几年,终于在“时光弄堂”派了大用场。

那天,放了学,在“时光弄堂”,妈妈和黄鹰做后勤,小裴踩上凳子,挥动大笔,一笔一画写了7个大字:龙门邨时光弄堂。字是拿油画颜料写的,“龙门邨”3个字是红色繁体字,“时光弄堂”是黑色简体字,油画颜料很快就阴干了,经得起雨淋日晒。

这些字,练了一个星期,写起来胸有成竹,不过,创作的时候,还是需要妈妈和黄书记负责手机配乐提精神,音乐响起,小裴同学大笔挥舞、灵感充沛、一气呵成!

跳下凳子看看,小裴表示自己还算满意,弄堂居民们却给了满分评价——龙门邨时光弄堂,看看,这几个字,够得上一年一度的文庙楹联大赛了,小姑娘,一级棒!

更要紧的是,“时光弄堂”名字写好了,《龙门谣》就可以正式录制了。

10月15日,周日上午,天帮忙,不下雨,秋日暖阳亮堂堂,“时光弄堂”又热闹起来了。

图说:四个一年级的孩子在时光弄堂里一起唱《龙门谣》

4个一年级小朋友,都是沪语童谣主唱,个个都很投入,这是第几遍排练了?数不清了。有进步吗?当然有。4个小人儿才上一年级,就来主唱《龙门谣》,这可是大任务。看看歌词,哎呀,那么多的字,能认识的,也没几个呀!拼音,也不行,沪语方言跟汉语拼音对不上。萌娃急得哇哇叫,怎么办呢?

不急不急,小朋友排排站,老师教一句,跟着唱一句,歌词记得差不多了,再分工,哪里合唱,哪里独唱,一样样记清楚,效果还真不错。

杨佑灏小朋友拍拍小嘴巴,开唱——“龙门邨,有腔调,万国民居有咪道。一路往里走,门头一道又一道。”

裘欣悦小朋友紧紧跟上——“咏庐、仁庐、松庐、草庐、方庐……上海最深最长的弄堂来此地。”

张优怡小朋友甩甩朝天冲的小辫子,神气活现——“笃笃笃,快点来,龙门邨,人情浓,隔壁邻所真要好,社区里头一家亲。”

施泽晏小朋友胖胖的小手,忙着打拍子——“人是邪气好,建筑邪气嗲,海派文化龙门邨,邪气开心,一道来。”

十来天练下来,一张歌词单子拿在手上,小指头一边指着歌词一边唱,字跟唱词真还对得上,不知道的,还以为萌娃们都识字呢!一个个小模样,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我们专门请了一年级小朋友来唱《龙门谣》,要的就是童趣盎然,哈哈!”80后汪思亦是黄浦区文化公益事业促进会会长,这些天她一直在琢磨,古老的龙门邨,稚拙的童谣,“反差萌”,有味道!

《龙门谣》,是礼物,也是期盼。

每天,走进龙门邨,走过“时光弄堂”,看见正在更新的上海最深最长的弄堂,黄鹰和小伙伴们就会想——20年后,萌娃们长大了,小裴同学或许如愿以偿成了艺术家,4名“小主唱”肯定已经认了很多字,见多识广;而龙门邨,恐怕早已开出了新的“龙门书院”,近悦远来,书院里有百家讲坛,专家、大咖和居民,都来讲讲上海城市之根的故事;走过漫长时光,弄堂里,烟火气、书卷气从未远走,而是活跃在《龙门谣》里,活跃在每一个传统佳节的乡愁里,年复一年。

新民晚报记者 姚丽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