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现场 > 正文

一展看尽“大汉雄风”!首个以汉碑善本为专题的展览在上图东馆开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沈毓烨     2023-10-30 12:06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国内外首个以汉碑善本为专题的展览——“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今天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开幕,刻石、碣石、石阙、碑版、摩崖、石经、画像……90余件汉碑善本中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者有80%左右,是迄今为止汉碑拓本最高文物规格的展览,全方位呈现汉代石刻文献之美。

图说:展览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精品荟萃


汉代石刻,无论是丰碑大碣,还是摩崖文字,内容涉及了汉代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文学艺术及社会风俗等,构筑了一座汉代文化博物馆。而碑帖拓片经过名家收藏、装裱、题识、观款,为后人留下了更广阔深邃的文化内涵。

此次展览囊括了汉碑中的精品,譬如《乙瑛》《礼器》《孔宙》《史晨》《曹全》《张迁》等名碑,也选取地处偏远的摩崖名品《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刘平国摩崖》等,近半数确为汉碑明拓,可谓汉碑善本中的“极品”。

其中,《曹全碑》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二十一日刻立,碑文主要记叙东汉官吏曹全的家世背景及政绩成就,歌颂其功德。到了明末,大风吹折树木压断石碑,此后人们见到的拓本多为碑石断裂后的版本。此次展出的俞复所藏《曹全碑》,根据碑文状况判断,是俞复旧藏明拓未断本,因此价值极高,是目前所知仅次于上海博物馆藏“因字未损本”的顶级文物。

据本次策展人之一、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介绍,这一善本每一页底端都有火烧痕迹,最后一行的字被烧到,但仍然隐约可以辨别。根据书册最后俞复题跋记载,1915年秋,俞复在文明书局打算用玻璃板影印碑帖时,印厂突然发生火灾,他所收藏的明拓汉碑都被烈火烧灼,有些拓本全部损毁。

图说:《曹全碑》局部(俞复藏本)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一册《曹全碑》由于开本比较大,帖芯比较短,受损程度较低,只有最后一行的字被烧到。因此今天还能看到较为完整的这一版本的《曹全碑》。


如何欣赏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碑帖专家仲威建议,体会金石文化的魅力,可以从书法、传拓、装帧、人文,四个角度去欣赏。

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此时隶书逐渐从秦篆演变而来,变成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并广泛应用。汉碑隶书风格多样,《曹全碑》为汉代隶书代表作之一,用笔秀丽多姿、结构飘逸端稳、布局疏朗匀净。汉碑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经风雨侵蚀,石碑表面已经风化斑驳,因而拓印时会在纸上留下大片石花。于历史长河中“绽放”的石花层层叠叠,颇有一番趣味,这就是“传拓之美”。

图说: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亦是碑帖装帧大赏,各种形态的碑帖均有展出,观众可以驻足欣赏经过剪裱、可以平铺展玩的裱本。在碑帖善本的流传过程中,历代金石学家留下的钤印、题签、题跋都使拓片超越本身保存与复制的功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文物,这就是“人文美”。如《沙南侯获碑》拓片汇集了近代甲骨文研究奠基者罗振玉,甲骨文的首位发现者王懿荣,书画家、鉴藏家吴湖帆等众多学者及收藏家的笔墨,他们或考订文字,或记录史实,或抒发情怀,来了一场“纸上聚会”。

此次展览有近一半的汉碑卷轴,悬挂于墙上,气势震撼,也成为一大看点。

此次展览为期2个月,在11月至12月的周末,还将举行专家讲堂,与读者一起欣赏汉碑的无穷魅力。上海图书馆据展览编撰的《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一书,将在11月2日正式发售。(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