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周黎明:秋实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周黎明     编辑:钱卫     2023-11-01 14:44 | |


一叶而知秋,大自然微妙的变化,既是有客观规律的,其实也是一种心灵感应。

一年四季我最喜欢的就是秋天了。但这是自然界的秋天。我一直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也是有一年四季的,而且是四季分明的。

我生性比较敏感,少时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最喜欢的是《红楼梦》,后来在性格方面多少有些多愁善感。至今我还记得在小学课堂里,偶尔瞥见天际一抹金色的晚霞,便雀跃起来:“秋色啊秋色!”那时对秋的理解仅停留在色彩上,金黄色就是秋的标志。课堂上那位大眼睛的语文老师,听见呼声后走了过来,俯下身子,同我一起欣赏着落日余晖,轻轻地说了句影响我好多年的话:秋天是悲伤和充实!

悲伤是什么?少年的我不懂。那时读宋朝文人欧阳修的《秋声赋》:“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物既老而悲伤。”总感到通篇都是一片肃杀,其实晚年的欧阳修写下此文的情绪,和秋季的气息是相统一的,只是触物伤情,有感而发。再回头想想我的小学老师,也许早已深谙此理,故由衷地说出“秋天是悲伤和充实的统一”,不像那时的我“为赋新词强说愁”。

长大后渐渐地懂了,秋天亦是充实的。也曾常常捡几片秋叶,夹在普希金的诗集里。真不敢相信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也是最喜欢秋季的。他在给朋友普列特尼奥夫的信中写道:秋天到了,这是我喜欢的季节,这时我的身体特别健康,我的文学创作时节来临了。我想诗人之所以热爱秋天,大概也是因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悲伤的过程,才有了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有了后来一次又一次痛苦的蜕变。这样想着,我也渐渐地到了“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年龄了!一叶而知秋,大自然微妙的变化,既是有客观规律的,其实也是一种心灵感应。否则何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说。敏感的人往往一叶而知秋,麻木的人则“多叶而不知秋”。

最近偶尔看到在重播电视剧《爱情的边疆》,其中女主角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文艺秋,虽然这部电视剧将小人物的爱情表达,融合到当时大的时代背景中,见微知著,自有感人的一面,但我好像纯粹是冲着这么诗意的名字去的。文艺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经那么热烈地呼唤文学的春天,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呼唤着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累累的秋实来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周黎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