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现场 > 正文

屏风和屏幕有何关联?荣宅特展上海米兰同步展出反思“真实与虚拟”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沈毓烨     2023-11-06 11:22 | |

上海荣宅迎来新展“PARAVENTI:屏”。该群展由尼古拉斯·库里南策划,与意大利米兰的综合性展览“17至21世纪的屏风”同时展出,主要关注古典的“屏”如何受到现在无处不在的数字载体的影响。

图说:展览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下同)

在19世纪之前,屏风内部是不可见的。这种展示与隐藏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今天尤为显著。今天,各类电子设备的屏幕图像则使我们得以虚拟访问档案和数据,但屏幕掩盖了硬件的运转,延续了表面和深处之间的模糊关系。

此次上海展览呈现了17和18世纪的两件中国屏风,一件是摆在书桌上的小型立式屏风,一件是12折的皇家屏风,并在随后的一系列空间中展出展览委托Tony Cokes、John Stezaker、李爽、曾吴和曹斐等多国艺术家全新创作的五件作品。

在荣宅面积最大的展厅,陈列着由不同尺寸的绿幕背景组成的装置——曹斐的《屏幕自传(上海)》。一系列使用绿幕拍摄的短视频在监视器上循环播放,展区形成了一个临时的实时摄影棚。在这里,真实与虚拟、夸张与扭曲、熟悉与陌生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使参观者难以信任屏幕上图像的现实性。

《无题(Sol Lewitt 1967/1968/1989)》灵感源自美国极简主义艺术家Sol Lewitt的作品《屏风》。艺术家在复杂的结构中插入了一些一面是彩色、另一面是黑白的同心圆,为装置的文字和视觉元素增添了情感层次、语体风格或更多的可能性。装置还呈现了LED影像墙和英式摇滚。《屏幕-屏风》令人联想起电影里的景象,将一个理想化的好莱坞家庭场景引入保留了私人住宅的真实空间中。

李爽的《这面镜子容不下两个人》通过在屏幕上投射动态影子来探索私密的概念。她将这些转瞬即逝的事物痕迹与日常物品联系起来,揭示了对熟悉环境的深刻渴望。这个作品旨在重申有形的价值比虚拟性更为重要,而在手机不离手的当代,两者的关系被颠倒了。曾吴的作品《卡门速写(迷恋)》探讨了屏风的表演性质,将屏风视为象征性界限或情感边界。

展览将于2024年1月21日结束。(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