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悄然变化的乡村“氛围感”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宇桢     编辑:张家愉     2023-11-30 13:47 | |

前不久回了一趟浙西老家龙游,被那里变化中的“氛围感”深深触动。

这种触动,从一座藏于溪边的美术馆开始。听说我回来了,一位老友要带我去那里看展。乍一听,感到不可思议:如果说逛展是一种令人沉醉的都市文化生活方式,在一个小县城的乡下,乡村和文艺展览又如何联系在一起?

图说:在龙游县湖镇镇上下范村橘园吸引着游客前去采摘。东方IC

那天,当我来到溪口未来乡村,掩映在竹海和清溪之间的泥美术馆“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那里正在举办《鱼多肉足》等多个反映乡村主题的摄影展。漫步于富有艺术气息的空间内,很难想象那如泥土般灰色的建筑曾是一座荒废的乡村水电站。如今,那里致力于打造中国乡村摄影中心。美术馆的发起人是一位知名摄影师老乡,希望用艺术行动回应当下“艺术乡建”的浪潮。

这样的“氛围感”是我不曾熟悉的。一直知道家乡散落着悠悠的时光印记,2200多年建县历史,春秋时期曾是“姑蔑”古国。但今天,许多似曾相识的风景背后,这片土地告诉我:乡村的“氛围感”,并不是只有绿瓦白墙和小桥流水。

朋友告诉我,近年来,家乡大力发展文旅事业,打造了一批艺术气息浓厚的地标性村镇。像“龙游水脉艺术节”在灵山江沿线、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等地火热举办,通过艺术与乡村文化的对话,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通过文化艺术载体,这片土地正在与家乡人产生新的联结。在溪口古镇老街上,我遇见了一位从杭州回到老家的创业者。经过几年打拼,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文创品牌。以当地特色的竹子文化为主题,把废弃的老建筑打造为乡村文创空间。我问他,在家乡创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他的笑容说明了一切。

从乡建到乡创,家乡的这些新气象已足够让人回味。对一些人来说,乡村是不断回望的精神故乡。对另一些人来说,乡村开始意味着“现在”和未来的归处。乡村,值得我们再一次深深凝视。

吴宇桢/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