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暴露后预防:避免感染HIV的最后一道防线,防控关键在“早”|第医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马丹     2023-12-01 09:25 | |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艾滋病是一个不治之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等于宣判了“死刑”。其实,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预防。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陈军告诉记者,“治疗即预防”是重要防控策略,虽然现有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将控制病毒到检测不到的水平。

   母婴阻断 她生下了健康宝宝

   25岁的小雯(化名)怀孕了,如同大多数育龄女性一样,她雀跃期待着这个孩子。然而产检时,噩耗降临——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之后,丈夫的检查报告也出炉,不出意外,也是艾滋病患者。于是,小雯与丈夫就诊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可是,祸不单行,丈夫因意外猝死,小雯成了一位感染了HIV的遗孀,并怀有不知是否健康的遗腹子。

   这时,小雯陷入了焦虑:想要孩子,又怕母婴传染,生还是不生?

   公卫中心妇产科主诊医师刘敏告诉小雯,通过正确的HIV母婴阻断方法,完全可以诞育健康的孩子,这才让她再次燃起了希望。艾滋妈妈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HIV病毒载量,提高免疫功能;在出生后立即给婴儿服用HIV阻断药物;同时采用人工喂养,避免哺乳或是混合喂养。这些操作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阻断母亲体内的HIV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在医生和亲人的鼓励下,小雯开启了母婴阻断的第一步——按时服药定期产检。并监测肝肾功能、免疫细胞水平以及胎儿宫内发育状况。尽管妊娠之路格外不易,但好在有公卫中心感染与免疫科、妇产科团队的保驾护航,最终小雯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出生后宝宝被第一时间送到新生儿科服用HIV阻断药物,后续随访抽血做了HIV DNA早筛试验,得知结果阴性时,小雯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在未来的两年中,定期的随访就是小雯与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高危性行为后及时服用“后悔药”

   年轻小伙阿强(化名)来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VCT门诊,向感染与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陈军透露,自己前一晚喝多后,和同性发生了性行为。最重要的是,自己没有使用安全套,而现在对方已经联系不上了。事后他非常害怕,担心对方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经过评估,小伙子的行为确实存在艾滋病病毒的暴露风险,而且也在预防用药的72小时内时间窗内。因此,陈军在给小伙子做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同时,为他开具了暴露后预防药物并嘱咐他尽快服用。小伙子后来完成了长达4周的用药,并且规律在门诊随访,最终暴露后3个月查HIV抗体阴性,排除了HIV感染。

   陈军医生每次门诊都能遇到相似的情况。“其实,这些暴露者还是比较幸运的。”陈医生说,他们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很大程度上降低或者避免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当然,陈医生也遇到了非常多不了解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咨询者,遗憾地错过了预防用药的黄金时间。在这个年门诊量近7万人次的门诊中,经常有人后悔自己当初没有了解到艾滋病防治内容,也有人后悔自己当初抱着侥幸心理而没能及时就医。

   坚持治疗可抑制体内艾滋病病毒

   暴露后预防,被称为避免HIV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陈军说,暴露后药物预防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生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后,在医生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并连续服用28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风险。因此,艾滋病暴露后预防药物又俗称为“后悔药”,使用的时间越早,阻断效果也越好。另一方面,要坚持服药,如果间断,容易导致阻断失败。但陈军也指出,尽管尽早服药可以降低约90%的HIV感染风险,但是作为补救的紧急措施,不能因为有“后悔药”就有恃无恐。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怎么办?陈医生说,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并根据医嘱坚持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持续抗病毒治疗至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时,艾滋病通过性行为方式传播的可能性极小,这也就是艾滋病防治所提倡的“U=U”(持续检测不出=不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目前虽然不能治愈,但完全可以治疗。”陈军说,国内艾滋病诊治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HIV感染者未能及早被发现,大部分感染者在进入艾滋病期后才被确诊,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艾滋病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对于普通人群来说,避免不洁性行为是最为关键的预防措施。此外,正确和全程使用安全套是最重要的措施;避免共用针具,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避免和他人共用刮胡刀、牙刷等都可以显著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以及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