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评 > 正文

马上评|盼沪语“蒸蒸日上”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邵宁     作者:邵宁     编辑:吴旭颖     2023-12-03 13:20 | |


在北外滩来福士的城市集市,闹猛喜剧团的表演让老老小小观众都说起了上海闲话;反映南翔小笼前世今生的滑稽戏《蒸蒸日上》,首演笑声不断。

图说:闹猛喜剧团在城市集市演出 主办方供图(下同)

上两个周末,连续三场新民晚报读者日活动热闹非凡,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钱程,以及来自上海沪剧院的一级演员吴争光、吉燕萍等演员,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和互动。那一口纯正的上海话,那婉转的“上海声音”,让观众和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许多观众都感慨:“上海话真好听啊!”

曾几何时,沪语和其他方言一样,日渐式微。在上海两会上,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声疾呼“救救沪语”,学校、幼儿园也推出了“沪语进课堂”等活动。在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沪语有了可喜的回归迹象。

在文化艺术领域,情景剧《老娘舅》在普及沪语方面曾发挥了巨大作用,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常演常新。今天,我们在舞台上听到的沪语已不仅仅限于滑稽戏、独脚戏和沪剧。宝山沪剧团去年初创排的上海方言话剧《雷雨》已连演30多场,观众以年轻人为主,最近还走进了华东师大。最近,上海话剧中心又在排演沪语版《长恨歌》,下月就将与观众见面,王琦瑶将用正宗的上海话讲述自己的爱与怨。在网络上,沪语视频十分火爆,沪语主播自带流量。所有这些,都是用不同形式传播沪语文化,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方言的魅力。

图说:《蒸蒸日上》剧照

昨天晚上在太阳宫一家重庆火锅店,耳边灌进的都是上海话。其中有一桌客人大约40来岁的样子,带着五六岁的孩子,另一桌五六个人都是90后男生,他们全程用上海话交流。观察一下,身边的00后大学生,也有不少能说流利的沪语。

方言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重要标志之一,蕴藏着地域文化的精髓。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艺作品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传承、传播上海话,人人有责;用上海话讲好上海故事,本土艺术家更应全力以赴。

盼沪语“蒸蒸日上”,让城市文脉得到长长久久的传承。(邵宁)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