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百年中国考古学致力发掘华夏文明璀璨史 将中国“考古声音”传递到全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陆佳慧     2023-12-16 09:12 | |

图说:论坛现场 采访对象提供

“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昨天颁出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和重大研究成果奖,成为会场内外专家和文博爱好者热议的话题。尤其是由中国学者完成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和“中国考古学百年史”两个获奖成果,精彩地向世界推介了华夏文明的璀璨史,也将中国的“考古声音”传递到了全球。

解开都城消失之谜

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冉宏林领衔开展的《琳琅满目的祭祀遗存——古蜀荣光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在9个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里名列第一。世界各地的通讯评委达成共识,获得该奖的项目要具备考古调查或发掘的高质量和原创性,还要具备相当的学术价值和潜在影响力。唐飞介绍,三星堆核心区域即城址的面积约3.6平方公里,年代距今约4500年至3000年,是夏商时期古蜀国的都城,也是我国青铜文明辉煌的典型代表。经过90余年持续的考古工作与研究,迄今已在三星堆遗址内发现城墙、壕沟、大型建筑、祭祀坑、墓葬等各类遗存,以及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丝绸、陶器等珍贵文物数万件。

这项研究不仅聚焦于6座新发现的祭祀坑,还着眼于祭祀坑所在的整体环境,试图构建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动态发展过程。唐飞表示,结合目前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综合判断三星堆祭祀区及它内部的祭祀坑、祭祀器物掩埋坑和大量珍贵文物,是遗址内年代最晚的高等级遗存。在此之后,三星堆遗址变成了普通的小型聚落,都城功能消失,意味着古蜀国都城已经迁至他处。根据我们对金沙遗址的年代及聚落变迁过程的研究,金沙遗址很有可能是后继三星堆遗址的古蜀国都城,二者的繁荣时期正好可以衔接起来。如此一来,就很容易理解二者在聚落选址、空间布局、祭祀行为、祭祀区、祭祀坑以及出土文物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相似性了。

探寻华夏文明走向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担任过10年所长职务的王巍,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做了重点研究。这次他携“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项目,在获颁的重大研究成果奖里排在首位。

“以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为代表的古人类,确实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近年在浙江乌镇桥头上山文化晚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表面通体涂红的陶器,把史前先民们发明陶器并施彩绘的年代向前提早了两千年。考古发现表明,万年前中华民族的史前先民已经开始栽培稻、粟、黍等农作物。近年在河南荥阳青台和汪沟遗址都出土了距今约5300年的丝织品残片,在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了用兽牙制成的蚕形饰。这些发现说明,至迟在距今6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王巍充分论述了百年来中国考古的重要发现。

王巍表示,历史时期考古还揭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机制和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距今约4000年,夏王朝建立之前,中华大地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是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夏代后期,中原王朝的实力显著加强,应当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具体体现。在对辽、金和元朝的都城、贵族墓葬的发掘中,从都城布局、建筑格局、墓葬制度以及器物遗存上来看,都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力,反映出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曾大量吸收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