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多领域专家提醒:三高共管,三慢共防有助于防治关口前移,全面获益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郜阳     2024-01-15 15:31 | |

来源/东方IC

随着健康中国2030行动步入关键年,国家对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病的防治愈发高度重视。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达3.3亿 ,慢性肾脏病患病人群1.2亿 ,糖尿病患病人群1.41亿 ,其中,29%以上的患者存在“三高”其中两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并存现象,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加,而随之而来的经济负担也进一步加重。此外,我国20岁以上的慢阻肺病患者接近1亿人,而慢性心衰和慢阻肺病常合并存在,患者病情复杂且预后较差,需心肺共管。

近日,首届三高三慢综合防治产业大会举办,以“三高共管,三慢共防”为主题,从政、产、学、研、医、投六大维度共同探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和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慢”领域的创新诊疗一体化方案的应用,提升相关防治领域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多方合作水平。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表示,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的体系发展应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全民参加。尤其要深度医防融合、医防携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分布,坚持预防为主,加大重大慢病的健康管理,特别是提高基层的能力。不断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化,特别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核心的同防共管,运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形成健康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我国是心血管疾病大国,心血管疾病对国民健康、乃至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而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及早进行三高共管,对于实现心肾保护、改善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与肾脏、内分泌、呼吸等专科的密切合作,形成多学科协作团队同样十分重要。”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霍勇教授说:“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有防的问题,也都有治的问题。为真正实现防治结合,尤其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可通过救治和预防相结合,技术和体系相结合,医疗机构和区域相结合三个层面进行,从急危重症入手,慢病管理联动,预防筛查进一步推广,三个体系一张网,同时政府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计划。”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秘书长、华东肾脏病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更如教授介绍:“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最主要的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尽可能缓慢地进展到终末期。在这个过程中,慢性肾脏病患者要尽量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为终末期的患者很可能由于心血管的并发症而死亡,所以心肾共管对于慢性肾脏病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所谓的‘三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要从源头上一起管理,管控好血压、血糖、血脂。“

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院长、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沈洁教授表示:“此次大会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心血管、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早进行三高共管,保护心肾的重要性,这对于降低我国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具有重要防治意义。”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临床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黄茂教授介绍:“我国约有1亿慢阻肺病患者,但慢阻肺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病情加重,此后还可能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如慢性心力衰竭,慢阻肺病会明显增加心衰风险,尤其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更常见,,给患者带来多重治疗压力。因此,慢阻肺病的管理和治疗不仅关系肺健康,更要注重‘心肺共管’,降低患者心肺疾病共患风险。”

实践证明,与只管理一项或两项危险因素相比,三高共管、综合达标能更好地预防并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心、肾负担,使患者全面获益,降低社会层面的医疗负担。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