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有媒体报道一名25岁的英国籍舞蹈演员食用含有花生的饼干后去世,死因为“花生过敏”。此事登上热搜并引发热议,为啥只是食用了花生就有这么大的反应?甚至连命都没了?
网络截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变态反应(过敏和免疫)科主任、皮肤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食物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组(筹)组长骆肖群告诉记者,全世界范围内对各种食物过敏的人并不少,若发生严重的过敏症状而抢救不及时,的确可能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中西方过敏原差异大
骆肖群介绍,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食物过敏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CDC)的研究数据,我国大约5%的成年人和8%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食物过敏。
在我国,为什么很少听说因食用花生而导致严重过敏的案例?这是由于食物过敏原的中西方差异非常大。基于西方人群的调查研究显示,麸质、甲壳类动物、鸡蛋、鱼、牛奶、花生、大豆和坚果成分占所有食物过敏反应的90%以上,这八种成分合称“八大”,作为食品过敏原警示原材料。数据显示,在英国对花生过敏的人占1/200,有些人甚至不小心吃到含量极微的花生或花生油都会引发严重过敏反应。但在我国,对花生过敏的人并不多,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必担心。
在我国成人食物过敏患者中,约27%对鸡蛋过敏,27%对螃蟹过敏,22%对牛奶过敏,19%对贝类过敏,16%对水果过敏,16%对虾过敏,15%对鱼过敏,5%对肉类过敏,4%对花生过敏,2%对坚果过敏,3%对大豆过敏,1%对小麦过敏。
相较于成人,0-3岁婴幼儿更容易对食物过敏,其中牛奶是首要过敏原。总体来说,婴儿更容易对牛奶、鸡蛋过敏,儿童则更容易对虾蟹和水果过敏。在全部年龄段个体中,芒果是最容易引起过敏的水果。国内研究显示,芒果过敏患者占所有食物过敏患者的比例为15%,远高于花生、坚果等常见的西方过敏原。相反,在西方国家,水果过敏却不常见。
严重过敏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食物过敏有什么症状呢?骆肖群表示,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都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其中,最常见的部位是皮肤,可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多种症状。食物过敏后,胃肠道症状也很常见,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一般比较严重的过敏症状主要发生在呼吸道,比如喉头水肿、窒息等,这也是严重过敏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单独也可同时发生。
图说:华山医院变态反应科多学科讨论 采访对象供图
目前,预防食物过敏最重要是规避过敏原。如果已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最好在生活中留意食品成分和配料表,避免食用含有过敏原的食物。骆肖群说:“过敏虽然难以根治,但过敏也不一定是一辈子的事。有的患者小时候对某些食物过敏,长大了发现不过敏了;也有的患者从小不过敏,但是到了中青年,突然对某些食物过敏了。这些都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相关。”
在华山医院变态反应科,骆肖群就曾接诊过这样的患者。一位小伙从不知道自己对小麦过敏,最近一段时间,他每次一吃完食物就去运动,突然发现自己多次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和休克过敏症状,来到华山医院后确诊自己是“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
“一般来说比较严重的过敏我们建议严格规避过敏原;如果不严重的话,也可以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试试小剂量的脱敏治疗,当然,这需要跟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尝试,可能一部分人慢慢就会耐受,逐渐就不过敏了。”骆肖群说。
提醒:在外饮食留意配料表
专家提醒,一旦发现自己或者家中孩子出现食物过敏的“苗头”,最好不要轻易去“试探”过敏的“底线”,应及早就诊,排查过敏原,听从专家建议。对于食物过敏,不能盲目地依赖某一项检测而轻易下结论,怀疑食物过敏的患者,需要由有经验的变态反应科医生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同时,对于食物过敏,医生也要注意与其他一些疾病相鉴别,比如“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HAE可导致四肢、颜面、生殖器、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等身体多个部位毫无征兆地发生急性水肿,其中以喉头水肿最为凶险,从发病到出现窒息可能仅需10数分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这些症状极易和严重的食物过敏相混淆,因此医生需要仔细判别。
眼下春运正式开启,寒假旅行大军也已上路。对食物过敏的人群来说,在外吃饭更应留心成分,避免在旅途中招,尤其不要遗漏查看食品添加剂、调味剂等,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成分也可能导致过敏。“在国外,严重食物过敏的患者会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作为急救药物;但这类产品目前还没有进入国内,建议大家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骆肖群说。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