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环球 > 正文

如何创造下一个“亚洲奇迹”? 首届亚洲发展论坛在杭州开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若弦     作者:王若弦     编辑:赵菊玲     2024-02-01 15:29 | |

凝聚发展共识,掌舵亚洲未来。2024年1月29日,“首届亚洲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圆正·启真酒店开幕。本届论坛由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亚洲开发银行、区域知识共享中心协办。

图说: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下同)

半个多世纪以来,亚洲发展所经历的由衰微转向繁荣的历程有目共睹。然而,当前亚洲整体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新挑战——地缘政治紧张、逆全球化、气候变化、技术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等,危机和机遇并存。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与会嘉宾共同思考亚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届亚洲发展论坛聚焦既有知识的综述和未来的研究议程,引导我们回溯过去、面对挑战、指引未来。

本届论坛与会嘉宾涵盖多国别、多领域。来自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论坛主办协办单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柬埔寨发展资源研究所、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等单位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话亚洲发展。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院长Jurazoda K. Kabir、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盛世豪等重量级嘉宾作开幕式致辞。亚洲开发银行前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日本东京大学教授Yasuyuki Sawada、印度尼西亚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院东南亚地区首席顾问Lili Yan Ing、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第一副院长黄京菁、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李成等资深专家学者在本届论坛上分享其研究成果和观点。

在论坛开幕式上,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贡森主持发言。他指出,亚洲地区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和变革,然而在实现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从亚洲繁华的城市到南亚、东南亚的乡村景观,亚洲的发展叙事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本届论坛的重要目的就在于聚焦和识别当前亚洲发展研究中的既有知识及其不足。

图说:论坛嘉宾合影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院长Jurazoda K. Kabir先后致辞。两位专家认为:对亚洲国家而言,过去行之有效的增长战略在未来数十年内可能不再奏效。因此,此次论坛不只是一次学术活动,更是一项使命,旨在弥合知识差距,了解亚洲发展的独特驱动力,以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浙江经济的特色之一就是植根性比较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盛世豪在致辞中表示,去年浙江省经济总量已超过8.2万亿元,人均GDP约为1.78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2023年的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标准。他指出,“当前浙江省的‘一县一品’‘一镇一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已进一步拓展到欧盟、亚洲以及全球各个网络,建立了以亚洲为基础的区域性生产网络。”

“我们当前对亚洲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西方古典经济理论,不能完全匹配亚洲元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郑永年在议题——“亚洲发展既有研究成果”的主持发言引人深思。过去有日本经济学家提出“雁行模式”,用以解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二战以后的成功经验,但现在从学术上应该如何解释亚洲的实践呢?他表示,随着中国、印度、东盟国家等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学界和政策界应构建基于亚洲经验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和社会理论。

亚洲开发银行前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向与会嘉宾介绍亚行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长达600多页的《亚洲繁荣之路》,总结了亚洲半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庄巨忠解释称,亚洲的经济成就得益于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快速增长的人口、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各国创建和实施的更好的政策和更强大的机制。

关于近半世纪以来亚洲经济演变的研究,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在综述中展示亚洲发展重要著作,阐释不同学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观点。基于目前发展研究的框架,他表示,关于“亚洲发展研究未来议程”,需要我们识别每一个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还要通过规模以及其发展阶段这两大指标来描述所有的发展中国家。

论坛为期三天,以专家讨论、专家发言、现场考察等形式组成。主题讨论聚焦“亚洲发展研究的既有成果”“亚洲发展面临的挑战”“亚洲发展研究的不足和未来议程”三个议题。

虽然眼下亚洲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但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亚洲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并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的亚洲动能。首届亚洲发展论坛的举办旨在推动亚洲发展领域的知识交流与合作,引领亚洲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携手构建知识和友谊网络,期冀为亚洲发展的下一个50年提供智力支持。

新民晚报记者 王若弦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