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读书 | 登春台,所见“众芳”都是谁?——评格非长篇新作《登春台》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玫     编辑:郭影     2024-04-07 12:54 | |

知道格非或者读过格非小说的,特别是喜欢他的《隐身衣》的读者,对格非用“登春台”命名新作,毫不意外。

我既知道格非又读过他好几部小说,还特别喜欢《隐身衣》。作为一名古典音乐乐迷,我当然欣赏格非将古典音乐写成了《隐身衣》的关键元素,但我喜欢《隐身衣》,更因为格非给了这篇小说能看齐古典音乐的叙事质地。现在,面对一个古意十足的书名,爱较真的读者当然要猜测,这一回格非会将《登春台》写成一本什么样的作品?

登春台,最早出现在《老子·道经·二十章》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意为“众人欢欢乐乐的,如同参加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就像在游览美妙的景色”。那么,格非将用一本长篇小说带领读者欣赏什么风景?

除了序章和附记,书分四章,章节名分别为“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和“周振遐”,格非选用了四个人物的姓名来提示读者,每个章节的主角是谁。尽管轮番担纲主角,作者既然将他们四位放在了同一篇小说里,就注定了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和周振遐会紧密关联地完成一次《登春台》之旅。在《序章》里,最先出场的业已退休的神州联合科技公司董事长周振遐,在外溜达时晕倒的消息,是由远在赫尔辛基出差的现神州联合科技公司的董事长陈克明打电话告知公司职员沈辛夷的,那么,《登春台》是否如我们猜测的那样是一部围绕着神州联合科技公司展开的商战大戏?只是,窦宝庆是何方神仙?作者在《序章》中只字未提的人物,何以就成了《登春台》的四分之一主角?这个葫芦还没有按下去,又一个瓢已然浮起:陈克明怎么会随口称呼沈辛夷“亲爱的”?作者交代得很清楚,沈辛夷来公司工作的时间不长。好在,《序章》之后便是第一章《沈辛夷》,答案就快水落石出了吧。

然而,一进入《沈辛夷》我们就会读到,那是一个与神州联合科技公司关联不大的章节。格非以他“江南三部曲”的笔调完成了出生在苏浙皖交界处山坳的女孩沈辛夷的成长史。在这一章里,我们读到了在一个重男轻女家庭里慢慢长大的女孩所受的委屈甚至屈辱,也读到了一个开悟及时的女孩是如何通过努力读书摆脱原生家庭继而在北京谋得立锥之地的悲喜交集的故事。不过,《沈辛夷》的读者大概更会为沈辛夷的妈妈贾连芳百感交集。贾连芳,这个山坳里的女人,却有着拼死改变生活现状的执念。一边毫不留情地将渐渐出息的女儿与被她宠坏了的儿子捆绑在一起,一边不计后果地创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贾连芳是过去数十年我们身边人的缩影,虽为虚构却真实感人。只是,贾连芳虽然令人难忘,她与即将“坐庄”的陈克明、窦宝庆和周振遐又有什么关系?

作家格非

将贾连芳当作诱引我们手不释卷的悬疑吗?就我而言,格非做到了。只是,《陈克明》读得一时间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别说贾连芳了,连沈辛夷、窦宝庆和周振遐在其中也几乎不见踪影。它就是一个考场失利的北京青年在生意场、情场的跌宕沉浮。读着陈克明从替人讨债开始职业生涯到被周振遐选中成为神州联合科技公司的董事长,读着陈克明与静熹相识、成婚又离婚,读着陈克明从勉力到合上节奏地主持和参与着由公司第一任董事长蒋承泽创办的读书会,我明白了。《登春台》不是一部商战小说,格非也就不愿意花过多笔墨纠缠于公司各色人等之间的蝇营狗苟和钩心斗角。虚构一个科技公司,格非希望将出身背景迥异、成长过程有别、性别个性内涵各不相同的几位主角,得以在同一本小说里展露风貌。

于是,读到《窦宝庆》,对一个在岗岭边洼地里放着羊长大的窦宝庆会出现在《登春台》里,就不意外了。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同时出现在一本小说里,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段格非带领读者看到的过去数十年里中国的大变化,虽不完全但视角开阔了许多。

所以,《周振遐》并不为塑造一个叱咤商场的风云人物,因而我们认识的开篇时就已病倒的周振遐,更多的时候深陷于往事反省中,他检讨自己何以维持不了婚姻,检讨唯一的儿子何以被养育得那么不成器,检讨何以不敢接受能与自己惺惺相惜的姚苓……当然,偶或他也会想想占据了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的神州联合科技公司,篇幅之微弱,总是让人记不住周董事长的作为。

是格非不那么熟悉生意场的缘故?但是人已故去,只在他人的言语、回忆中出现于《登春台》里的公司创始人蒋承泽,却被格非描绘得那么饱含深情。

蒋承泽,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蒋承泽到石河子支教,留学,出国访学,坐过牢。1996年,恢复了自由和名誉的蒋承泽在中关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0多年后敏锐觉察到商机创办了物联网高科技公司神州联合科技公司。天不假年,蒋董事长病故,留给周振遐一家欣欣向荣的科技公司,以及他撒手人寰前叮嘱要坚持下去的由公司出资主办的读书会。

作家格非借“登春台”之意敷衍出一本长篇小说,抒发的是站在时间高台上回望过往的感慨。在格非看来,过去数十年里最让他“触类斯感”的,是蒋承泽、周振遐、陈克明、窦宝庆以及沈辛夷与她妈妈等出没在《登春台》里的男女老少,他们这些不惮时代潮流有多么湍急的生命过客,才是最不容忽视的历史画卷里的“众芳”。(吴玫)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