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科创 > 正文

植物也懂“穷则思变”!申城科学家团队最新成果揭示植物生存智慧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郜阳     2024-04-08 08:18 | |

图说:幼苗实验设计图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句箴言源自《周易·系辞下》,意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穷),会主动寻求变化(变),寻找出路(通),进而实现长久的发展(久)。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沈国春教授科研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创新性研究,发现“穷则思变”不仅适用于人类,在植物界的“生存大战”中同样存在!

“这一发现揭示了植物在面对困境时,主动寻求变化,以谋求持续长久发展的智慧。”沈国春说。

围绕处于竞争劣势的植物将如何维持自身种群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通过为期3年的幼苗实验,基于10个乔木物种6750株幼苗的10个关键功能性状,从简单的两物种竞争到复杂的多物种竞争,从均质的非生物环境到异质的非生物环境,全面系统地检验了不同情境下种内性状的变化特征。

实验研究表明,在缺乏竞争的均质环境中,种内性状变异与物种竞争能力之间相互独立。但是,一旦引入种间竞争或空间异质环境,这两者之间就显示出强烈的权衡关系。具体而言,竞争能力较弱的物种(“穷”),会展现出更高的种内性状变异(“变”)。

图说:实验物种的竞争能力和种内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揭示,这种权衡关系主要由弱竞争物种的功能性状可塑性响应驱动。当这些物种面临种间竞争或异质性环境的挑战时,它们的功能性状,特别是细根性状,会展现出高度的可塑性变化。相比之下,强竞争物种的种内性状变化,远小于弱竞争物种。植物的这种“穷则思变”的生存策略,能使弱竞争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压力,提高它们与强竞争物种的共存机会。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植物界的生存法则,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种间竞争和种内性状变异性如何共同塑造植物群落提供了新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后、论文第一作者杨菁表示,“在自然界中,植物可通过积极的性状变化来应对各种挑战。这种生存智慧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物种共存机制的认识,也为物种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