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城生活 > 正文

“新中式”风潮下的冷思考: 面对“泼天的流量”,新中式的内驱力在何处?国际化道路又该如何走?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钰芸     作者:张钰芸     编辑:陆佳慧     2024-04-09 08:35 | |

图说:“园游绮梦”——东方·新中式时尚展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穿着马面裙去参加毕业典礼,一身汉服游走在樱花林中,刺绣马褂配上白色T恤,是年轻人的日常……进入“新中式元年”,马面裙一马当先,成为女孩们的新春战袍,刺绣、盘扣、织锦也走进生活,古风与现代无缝衔接。

作为上海时装周主题IP活动之一,由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园游绮梦”——东方·新中式时尚展日前在上海沪剧院举行,以“新中式的内驱力与国际化”为主题的新中装研讨会同期举行。面对新中式的“泼天流量”,与会嘉宾却在冷静思考:新中式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新中式又该如何走向国际,得到全球认可的时尚话语权?

从国潮到新中式,是一场厚积薄发

巧思成“纹”,花“饰”翻新。在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四座。这出富丽华美的国风时装秀,不仅收获了电视机前观众的赞美,更让万千汉服爱好者激动不已:“这是春晚的第42年,却是汉服第一次大规模登上这个舞台展示!”

汉服女孩登上春晚舞台的背后,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巨大迈进。《2023中国品牌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2年,购买国货国潮相关产品的中国消费者数量增长74%,成交金额增长355%。正在举办的2024秋冬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上,与国风国潮相关的品牌在本季独立参展品牌中占比达到25%。

在与会嘉宾们看来,新中式迎来空前热度,不是平地生风,而是一场厚积薄发。从2018年的国潮元年,到去年的新中式热度攀升,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在背后支撑,还有年轻一代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时尚离不开文化的根基,而新中式正是文化传承和时尚创新的结合。当我们用设计的美学去表达,成为适用于当下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就会觉得这是我们真正的民族风、中国风。” 著名设计师、“盖娅传说”服饰艺术总监、创始人熊英说,通过服饰带动起来的中国生活方式也正在被全世界认可,因为美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世界也需要中国服饰。

著名设计师、“LANYU”品牌创始人蘭玉也认为,中国时尚领域对传统文化的吸纳和创新,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趋势的出现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而当下正是它的一个爆发节点。“年轻人的热情追逐,是新中式时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国内生产供应链和线上渠道的快速反应,新中式才能蔚然成风。”

而对于Z世代来说,国风已经成为他们的“大众文化”。“95后”创业者张文康也是一名“三坑女孩”,大学毕业后,她将兴趣与事业相结合,把传统文化盘活成了爆款国潮。“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这届年轻人看来,穿在身上的新中式不仅是衣服,更是自信。

立足当下,创造与时俱进的国风文化

从小众到出圈,新中式服装已经成为时尚舞台上的一股新生力量,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风格主动权。与会嘉宾们更指出,新中式美学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也不是单纯的图案叠加,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关键的是要立足当下,走进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是未来时装工艺的‘智慧宝库’。”“五云间”总设计师、创始人西华将一件精工细作的新中式服装带到了东方·新中式时尚展上,其灵感来自于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南宋女艺术家艳艳女史的《草虫花蝶图》,两位设计师、两位绣娘花了上千个小时,用十六种绣法将画卷中的图案复刻并融合在时装上,成就一件全新的作品。

有传承古法技艺的高端定制,也有适合百姓大众的时尚新意。创立于2008年的逸红颜是电商平台上第一个做旗袍的品牌,将旗袍定位于日常常服带入千家万户。品牌创始人马珺玉发言中表示,新中式服装需要在韵味与时尚间找到平衡,在挖掘过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创造更符合当下社会形态的国风文化。让国风这股“风”,不仅可以席卷中国,还可以“好风凭借力”,助力我们在世界树立新的文化形象。

“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似乎已经成为时尚界的共识。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认为,中国服装设计师在国际舞台的出现,不是为了满足西方社会对神秘的东方艺术的猎奇心理,而是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独特“一元”,进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互动。

从自身经历出发,吴教授建议,中国设计师要具有两种能力,一用国际流行的语言表述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能力,二是娴熟地使用民族的传统元素展现国际的共同审美趋势的能力。“中国拥有灿烂而悠久的服装文化,我们在国际时尚界应该拥有话语权,而这种权利的获得,需要中国设计师不断创造出具有着征服力的作品,依靠‘作为’获得‘地位’。”

她说,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国服装的国际价值。而在此过程中,上海作为中国的时尚高地,应该首先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的时尚生态体系,包括金融资本、新闻媒体、高校人才、产业加工、设计师人才、时尚生活等等。

创新方案,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办方,隶属东方国际(集团)的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助力全球“新中式”的品牌、机构和设计师,不仅积极寻找新中式创新方案和商机,更倡导中国文化复兴的环境下,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完成东方美学的华美巡礼。

东方国际为何要引领服装行业的这场变革?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主任童继生表示,新中式有2个14万亿的市场。“14亿人总要穿衣,每人有5-10件新中式衣服,从内到外花一万块钱的话,就是14万亿。全世界70亿人的有20%的人穿新中式,就又是14万亿。做到这件事,不仅是我们,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都会重新振兴。”

图说:童继生

他提出,发展新中式,全行业要从目前的点式思维、线性发展,提升为平面思维、立体发展。“首先要理清逻辑,新中式的发展需要顶流逻辑、底流逻辑和中流逻辑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既需要设计师拿出创新作品,高屋建瓴地引领时尚,也要让产品可触达普通消费者,让更多人能够感知到。同时,新中式也要形成新消费,将中国哲学推广到世界。”

童继生进一步表示,产品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需要像东方国际这样的纺织业国企来做一些铺垫,同时也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具体来说,在技术上做到“人工+智能,传统+颠覆,线性+立体,面料+设备”;商业上打破两道隔墙,即商场和工厂、消费者和供应者之间的隔墙,把单一的灌输式的服装消费,变成立体、多彩、引领式的消费;在传播上有事件营销的意识和打法,每季包装几位设计师、推出几个品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在理论上,除了深挖传统文化,还要在工艺、色彩、面辅料、人体工学等学科上深入研究。

他特别指出,新中式需要在金融领域有所突破。“新中式需要时尚资本,最终形成时尚经济的再发展。只有转化为产业和经济,让一二三产互联互通,才能最终形成新中式生态圈,才能让新中式在世界时尚产业中立足。”

总体来说,新中式服饰作为中华文化创新的一个方向,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它需要设计师的创造力,商业化运作的支持,与时代结合的认知,以及对本土文化的热情,才能走向成熟与普及。这需要文化工作者、设计师、商业运营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在传承创新中找到平衡,令新中式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