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察 > 正文

都市爱书人丨今天,谁还在埋首图书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沈毓烨     2024-04-24 12:50 | |

城市里的图书馆,是一个充满了智慧、情感和探索的奇妙世界。刚刚发布的《上海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报告》显示,去年,上海市书刊流通量近6000万册次,有“跑馆达人”去了77家图书馆,有 38404名读者使用了分布在全市89个位置的城市书房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去图书馆?谁还在图书馆埋首?

图说:上图东馆的阅读广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专业阅读


徐家汇书院开馆一年就接待了近200万人次的读者,据馆长房芸芳观察,日常来书院的读者基本由四类人组成:“有固定阅读习惯的老读者大概在三成,把这里当作办公和学习场所的年轻人占三成,旅游参观者三成,剩下一成就是家长带孩子。”

图说:徐家汇书院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对于阅读专业书籍的读者而言,图书馆里的藏书,永远是核心。专注于绘画工作的吴杰,每年至少投入好几万块钱用于买书,微信朋友圈里还“隐藏”着几个书商专事为他挑选书籍,但吴杰依然每个月至少来一次徐家汇书院,来了就直奔位于二楼的艺术书架。“这里的进口画册都比较新,有一些若是在书店里看到想翻阅一下,还需要营业员拿着手套打开给你看。”吴杰说:“图书馆的内容若能与读者的生活长期发生关系,就会吸引读者一来再来。只有形式不注重内容,就是网红书店了。” 

上海图书馆淮海馆典藏文献阅览室,常年坐满了阅读专业书籍的读者。最近一年多的每一天,大学里就读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小刘都会在此从早晨开馆埋首到下午5点,出于研究需要,他着重翻看馆藏的保存本,今天翻阅的是影印的清代古籍。“我经常买书,但是遇到那些负担不起的书就会到上图来找。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图书馆就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宝库。”

图说:对于一些阅读专业书籍的读者,图书馆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宝库 孙中钦 摄


潜心阅读


虽然是工作日,今天的上海图书馆淮海馆里读者却特别多,专业服务中心参考借阅部吴悦告诉记者,日常这里的人流一般在每天4000人次。对许多进入图书馆的人而言,这里就如同一个知识的岛屿,是在生活的海洋中一个宁静而专注的存在,在这里暂停,让时光只属于阅读。

在徐家汇书院新开辟的巴金书房里,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小井能够安安静静地一次看完一整本书,这也是平日里选择“微信读书”比较多的她来图书馆的原因之一。今天,小井手里拿的是日本作家鹫田清一的作品《古怪的身体》,“这本书我五年前就看到过简介,没想到今天一来就看到了它。我一定要把它看完再回家。”

从上海某高校退休的教师周先生一年365天中倒有200天在上海图书馆淮海馆,周先生家住闵行,来上图需转两部地铁,可年近八旬的他还是觉得上图“太方便了”。因为家中书实在太多太乱,两房两厅两卫的空间各类文献纸张堆积如山,有些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有时候想到要某本书,得爬进书堆里去寻,一个礼拜过去还未必寻得着,所费时间不如到图书馆来找。再者,上海图书馆上新快,热点问题的解读很快就有书出来,还有那么多人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需求得到了很好满足。”

图说:图书馆上新快,对读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便利

借阅了一大摞托福词汇书的徐女士匆匆而过,她从上图借这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用标准化考试促进自学,“有些书不需要或者不想买,完全可以在图书馆里翻一翻,有些书名气大,营销做得好,但是并不清楚内容是不是名副其实,同样可以在图书馆看看,再确定买不买;有些书以前不了解,在图书馆发现了它,邂逅相遇,一见如故,再收入囊中也不迟。”


随时阅读


城市里新开的24小时书房是属于年轻人的社交场域,也是图书馆时间的额外补充。

宝山区图书馆打造的宝山大场城家人才公寓共享书房是一个24小时自助阅读空间。书房面积约200平方米,包括文史类管理类藏书5000余册,内部设有藏书环架、展览长廊、阅读雅座和活动角多个融合功能区。据原子社区CEO陈璐介绍,共享书房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借还,还接入了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通过“扫一扫”,便捷利用宝山区图书馆数字资源、云书房、你选我购等智慧阅读服务,共享雨伞、共享充电等便民设备也将很快配齐。“许多年轻人通勤时间比较长,到家都晚上8,9点了,此时的公共图书馆基本都已闭馆,而我们的共享书房人最多的时候恰恰就是9点到午夜12点。还有一个时间段就是早晨6点到9点之间,会有年轻人来此早读。”

图说:宝山大场城家人才公寓共享书房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在徐家汇书院门外的24小时长廊上,也会有一盏灯、一架子书、一排沙发椅留给驻足的人,用阅读温暖一个夜归人。

图书馆里,传递知识是无声的,但影响力却是深远的。


记者手记丨不仅仅只是颜值

读者中会有偶尔路过的游客,也会有读者进来后说“我来盖个章”,这似乎是上海的公共图书馆所拥有的共同特征之一,在社交媒体上还有“上海图书馆攻略”这样的旅游主题。交通便捷,又位置处于市中心,建筑各具特色,令踏入图书馆的游客会忍不住发出惊叹:“上海的图书馆颜值真高!”但是在图书馆的空间里,即使有这样的惊叹声,都是轻轻的。在发出惊叹之后,游客也就变成了被书吸引的“读者”。

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感受到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空间,一个可以与外面的世界暂时脱离的空间。上海的图书馆从“一卡通”的服务体系上看,市级馆一家,区级公共馆有了18家,乡镇馆已有218家,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在城市遍布的图书馆角落里找到心之所向。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