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国艺 > 正文

从艺术家的工作室看多元的海上艺术生态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小新     编辑:吴南瑶     2024-04-28 14:40 | |


“我到过不少艺术家的工作室,小的不及百平米,大的竟达上千平米,室内到处堆放着作品,案台上满是打开盖的颜料瓶、画架上搁着未画完的作品,泥塑稿上裹着的塑料薄膜还未揭开,随手放置的画册和书籍散落各处。大家坐在不太讲究的沙发里,一边喝着艺术家亲自制作的咖啡或普洱茶,一边开心地聊天,天南地北,好玩的和有趣的,并非都与艺术有关。如果你是一个局外人,以为艺术家在工作室里就是这么个舒坦、浪漫、自由自在,那可错了。艺术家在投入创作时的忙碌和纠葛完全是另一种状态,这个展览正是让观众通过艺术作品和工作室的物件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情况。”朱国荣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展出的“今日海上——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前言中记道。

这个以“今日海上”为总标题系列展的第二个展览,汇集28位参展艺术家的创作照片与工作室物件。它不仅是一次艺术展览,更是一次对艺术家工作状态和创作场景的还原和展示。近期,“‘今日海上’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学术交流会”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召开。学术交流会通过对上海艺术生态的深入剖析,分享了艺术家们创作实践、艺术创新的理念以及对于时代变迁的洞察。

会上,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致欢迎词,感谢与会艺术家、收藏家、嘉宾们的支持和帮助,并介绍了海派艺术馆计划每年举办一次的“今日海上”系列展,“今日海上”是指现在的、当下的一个艺术的创作语境,不重复传统的海派,不复制传统的文化,而是着眼于创新,与当代的时代精神一起,来讲述新时期、新时代的海派艺术。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强调了艺术家们创作时代作品的重要性,同时他表示海派艺术馆的工作就是要响应“时代的呼唤”,去呼唤伟大的作品,而伟大的作品,它不是凭空出来的,它是艺术家和这个时代的交际摩擦所碰撞出的火花,我们把这个火花积累下来,就是一个时代的亮点。

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今日海上”系列展览的视野非常开阔,涵盖了各个美术样式,还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它展现了海派在当下的视觉新语言状态,给观众带来了审美的新体验。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鲜明海派文化特色的展览,也让观众们看到了上海海派绘画精神是如何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的。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林明杰提出期待,希望“今日海上”系列展览能够持续关注那些生活艰难但坚持创作的艺术家们,他们是上海艺术生态的基础,值得大家更多的关怀和关注。他希望这个展览能够继续举办下去,每年都能有新的主题和关注点,让观众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艺术生态和时代的发展。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谈论了对于目前展出的“今日海上——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展览的看法,她认为艺术家工作室是艺术家的私人空间,是观察、分析甚至是理解艺术家和作品的窗口,同时也是进入艺术家心灵世界的秘密通路,展览对于艺术家工作室的展示丰富了观众们对于艺术家个体的理解。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们也在会议上各抒己见、纷纷发言。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邱瑞敏认为,都市的艺术生态,跟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同样上海的艺术生态也是如此,就像从前上海亭子间的上海作家,画室也与上海的油画家们紧密相连,是非常宝贵的一方土壤、空间,在这里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去展现这个国际大都市与众不同的个性。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培成提到了上海的艺术生态还体现在其对于新艺术的敏锐感知和接纳能力上,无论是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还是如今众多艺术家在上海的创作活动,都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对于新艺术的包容和支持。这种包容性,使得上海成为了许多艺术家心中的圣地,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上海陈琪文化艺术基金会秘书长陈源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艺委会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陈琪发言,陈琪先生认为“今日海上——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展览有三大特点:一是选择参展的艺术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创作上都有时代特点,创新精神,有个性追求;二是选择的参展艺术家,涵盖了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装置、现代艺术等,比较全面展现活跃在上海美术创作状态和整体面目;三是选择艺术家的年龄跨度大,体现出了上海艺术家整体老、中、青艺术家年龄结构,艺术差异。

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杨冬白提到作为参展艺术家,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上海这片土地对于艺术创作的滋养。这里的艺术家们,无论是从上海走出去的,还是在这里工作生活的,都深受上海生态基因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作品风格上,更体现在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思维方式上。

艺术家陈墙认为,这个时代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无论是AI技术的发展,还是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都在不断挑战和重塑人们的认知和感知。他提到,上海的艺术生态和时代呼唤应该面向未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传统中。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蔡广斌提出了对于水墨艺术的看法,既强调了其传统性和文化性,又指出了其面向未来的可能性,他认为水墨艺术应该保持其材料和技术的基础,同时吸收现代艺术的元素和理念,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艺术形式。

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袁侃认为每个艺术家都像是一个单细胞,在工作室中与自己搏斗。他提到,艺术家在工作室中的主要任务是挑战自己,力求每天都能有所变化和发展,这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努力。艺术既可以说容易,也可以说难,因为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庞飞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展览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其新颖的呈现方式。他提到有朋友专门前来参观,对展览的题目和形式都表示赞赏。同时,他也认为展览的成功与策展人的热情和专业度密不可分。

上海戏剧学院绘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胡继宁谈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近年来,他主要创作小幅作品,主题涉及苗族和山水,虽然与上海的地域概念相距较远,但正因为上海文化的包容性,他的作品才得以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展现,这也体现了海派艺术之大。他认为,海派艺术不仅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呈现出多元、包容和博大的胸襟,这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情怀和精神紧密相连。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邱加谈论了本次展览的对工作室的展示,他认为展览对于展示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好。一开始,他也有很多顾虑,毕竟艺术家工作室就像厨师的后厨,并不愿意让大家随便参观,因为它也是艺术家生活的一部分,但这次展览既展现了工作室的风貌,又保留了它的神秘感。

中华艺术宫收藏保管部副主任邱旻彧提出艺术家的工作室往往充满了神秘感,这次展览通过展现工作室的物件和照片,让观众们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让大家对作品有了更深入的再接受和再创造的过程。

艺术家、本次展览策展人、海派艺术馆常务副馆长陈屹主持本次学术交流会。作为策展人,他亲自为28位老师们拍摄了他们工作室的组照,并且在展览中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陈屹表示要将“艺术家的工作室”计划继续做下去。(小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