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长征五号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 实施人类首次月背取样返回任务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叶薇     编辑:沈小栋     2024-05-03 17:30 | |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四部分组成,它将开展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也是继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后,我们再一次踏上“月背征途”,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嫦娥六号在探测器组成、飞行模式上与嫦娥五号基本相同,但它将在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和月背起飞上升技术以及实施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方面取得崭新突破。

  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嫦娥六号轨道器的抓总研制任务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四个助推器的抓总研制工作。

  默契十足 ,“老搭档”表现优异

  作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中的“运力担当”,此次任务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时隔三年后再次执行探月工程任务,为“嫦娥飞天”提供最强劲的动力和更安全的保障。被网友亲切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芯级直径达5米,捆绑4个3.35米助推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主要用于中高轨及深空探测发射任务,是一枚不折不扣的“重型火箭”。其中,上海航天负责抓总研制4个3.35米助推器,它们如“四大力士”般合抱住火箭芯级,为全箭提供了90%以上的起飞推力,是托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的主要动力源。

  “胖五”助推器诞生于位于闵行的149厂。在总装厂房里,一条以打造精益、高效、智能的航天数字化柔性脉动总装生产线正悄然改变助推模块的生产模式。在新装备的“助力”下,总装操作人员可以让运载火箭姿态进行6个自由度的调整,打破了原有场地和停放工位总装的瓶颈,大幅度提升了装配效率、装配空间利用率和作业安全性逐步形成了模块化总装模式。在新装备研制的同时,数据驱动成为了发展的核心。以前,对检验员来说,一份出厂生产质量报告80%以上的工作都在查找相关数据记录,时效性较差。现在有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在线查看数据并确认正确性,做到了实时把控生产质量。

  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再创新高,逐步进入了常态化高密度发射的新阶段,发射频次已从“快车道”向“高速车道”驶入。上海航天总装团队不断提升流程化总装工艺、智能化滚动装配、数字化质量管控,具备了每年5发(20个助推模块)的总装能力。

  空中接力, 护送“嫦娥”奔月取壤

  作为贯穿任务全过程的核心产品之一,嫦娥六号轨道器承担着地月往返运输的重要使命。它将在相距38万公里的地月之间,完成月壤样品的“空中接力”,是名副其实的“地月巴士”。

  自从发射到回收,嫦娥六号轨道器面临着飞行阶段多、器间状态多、分离次数多“三重考验”:发射升空后,轨道器将携带着陆上升组合体(着陆器与上升器)和返回器依次完成地月转移、中途修正和近月制动;在进入环月轨道后,轨道器与着陆上升组合体分离,并携带返回器留轨;在采样任务完成后,轨道器将与从月面起飞、进入环月轨道的上升器主动交会对接;将上升器携带的样品容器转移至返回器后,分离上升器;携带返回器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并在距离地球5000公里处将返回器分离,护送月壤正式踏上回家之旅。

  围绕嫦娥六号任务规划,上海航天研制团队在嫦娥五号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适应性改进。比如,针对此次轨道器搭载的国际载荷立方星,团队开展了技术论证和多工况状态试验,确保立方星的安全搭载和可靠解锁分离;同时,针对轨道器逆行轨道的飞行需求,团队还开展了热控、能源等专业的复核复算,确保任务万无一失。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中国奔月之旅】

  20年前,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中国人开启了奔向月球的征程。从嫦娥一号踏梦而行到嫦娥五号揽月而归,“嫦娥”家族不断壮大。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飞天,当年11月5日,顺利进入绕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升空,由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实现“一探三”多目标探测;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飞向月球,12月14日稳稳落下,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软着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踏上征程,2019年1月3日成功降落月背,填补了人类月背着陆的空白;

  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其核心任务是月球采样返回,我国首次执行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地球的任务,当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带回了1731克珍贵的月球“土特产”——月壤。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