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教育 > 正文

宝山专辟一块水稻田,“小农人”插秧汗滴禾下土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王蔚     2024-05-22 18:50 | |

图说:春季项目:二年级孩子学插秧 王蔚 摄影(下同)

  今天,夕阳快西下时分,衣服、短裤、手上和脚上早已都沾上了泥水,但江湾中心学校二(3)班的施禹衡和好几个伙伴,都还想往水稻田里跑。小施同学说:“插秧真好玩,我今天多插一点,等到了秋天就可以多打点粮食,多吃几碗饭了。”

  在宝山区罗泾镇洋桥村,村民们把67亩良田和接近200亩劳作空间流转给了区教育局,建起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取名“第三空间”。宝山区教育学院院长唐秋明说,就是要在学校、家庭之外,再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田野里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洋桥村是上海除了崇明以外陆地上的‘北极村’,从我们基地往北望过去就是太仓了。”基地负责人舒景林介绍,“林间课堂给孩子们安排了一年四季的‘小农人’体验,插秧、割麦、收油菜、种花生,在蚕房里剥茧抽丝,休息时还可以在羊圈外给几只小山羊喂些草料,去看看散养的母鸡又下了多少蛋。我们会提醒孩子们,可别去逗那些大白鹅哦,它们会用嘴巴啄人的。”

  今天从上午开始,孩子们以学校为单位分批走向田间。脱去运动鞋,挽起裤脚管,第一次踏进稻田里的孩子几乎都会东倒西歪。“一脚深一脚浅,就像踏进了沼泽地里,多走几步,连把腿拔出来都很费力。”江湾中心学校的李洛熙同学说,她种了六棵秧苗,都插进了泥里,村里的伯伯对大家说,不能插得太浅,否则要被水冲走的。”

图说:洗去脚上的泥土

  从今年春季起,“第三空间”每天会接待三四所学校的孩子们前来当一天“小农人”。唐秋明说,宝山区教育局研发了劳动教育实验田项目课程,分为“春种一粒粟”“夏耘千亩田”“秋收万颗子”“冬藏万仓粮”,全区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会在二、四、六、八年级时,分别安排一天的学农课,这一天里设有四节农活课。比如,春夏之交学插秧,秋收时节割麦子,冬天里怎么照管好粮仓、怎么喂养小牲口,还有怎么用红砖、水泥砌一间鸡舍,都列到了课程里。这样算下来,宝山的孩子等到初中毕业时,很多农活都会学习一遍、了解一遍。花生苗是什么样的?采摘过后的油菜田里为什么会留下一片金色的景象?“煮豆燃豆萁”,收完了蚕豆,豆萁还有用吗?这都是需要孩子们在“第三空间”增长的知识和技能。

图说:小心翼翼地从蚕茧里抽丝

  基地里除了稻田,还有一块长满郁郁葱葱大树的林子,被命名为“林下经济实验长廊”。天馨学校二年级邓淑萱同学弯着腰,拿了把放大镜在地上四处寻找。她说:“我在找昆虫,这是我们今天的探究内容。我想看看,这里有哪些我没见过的小虫子。”舒景林说,探究野生动植物,观察田野的四季变化,也是基地里的一门主要课程,因此,“第三空间”的大门口还加挂了一块牌子:“科学放大镜研学基地”。

  劳动归来,走在田埂上的孩子们,顾不上擦汗、洗脚,孩子们高声吟诵起了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